【本報訊】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一般失落的心情不會持續,但若被這種心情久久纏繞着,就可能患上抑鬱。衞生署採用抑鬱症量表調查人口中的抑鬱情況,發現高達三成六的十五歲以上市民,呈現中度至嚴重抑鬱;其中二十五至三十四歲女性,更有逾四成半患上抑鬱,差不多每兩人就有一人不開心。 記者:梁洵瑜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刊物《非傳染病資訊天地》昨日刊登一篇有關抑鬱的文章,該署於○三至○四年的人口住戶調查中,面訪了超過七千名十五歲以上的市民,當中採用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CES-D)作工具,對人口抑鬱心理狀況進行調查。
在該量表中,市民需要回應二十條問題,若所得的總分由零至九分,表示沒有抑鬱;十至十五分顯示輕微抑鬱;十六分以上為中度至嚴重抑鬱。
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十五歲以上人口中,本港有三成六人口得分為十六分以上,顯示有中度至嚴重抑鬱,女性比率較男士高。但經醫生診斷患有抑鬱的平均比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五,當中女性有百分之二點一,男士只有百分之零點七。
本港年輕人有抑鬱情況較中年及老年為普遍,在十五至二十四歲組別中,百分之四十一點八有中度至嚴重抑鬱,當中年輕女性更有四成半鬱鬱不歡;而二十五至三十四歲的組別,也有四成男士及逾四成半女性有抑鬱問題,即差不多每兩名女性就有一人出現抑鬱;中年至老年則約有三成多呈現抑鬱。
失眠想死屬症狀
臨床心理學家梁慧儀說,由於調查是採用量表進行,當中可能因為女性對自己的心理健康較敏感,回應提問時或可能得分較高;但一般而言,三十歲組別的女性抑鬱偏高,相信是與她們往往要面對工作及家庭照顧子女的雙重負擔及壓力有關,而年輕人往往在感情及工作方面感到壓力。
梁慧儀指出,由於調查發現三、四成受訪者有抑鬱問題,但經診斷為抑鬱的比率很低,相信中間有部份患者其實沒有尋求輔導或求醫。她強調市民若持續兩周以上出現憂鬱、失眠、無活力,甚至想到死亡,都應立即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