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小公司難作業務重組

理財智慧:小公司難作業務重組

亞太金融風暴期間,南韓的企業遭遇到前所未見的困難,在融資及流動資金方面都出現了問題,結果很多公司要清盤或進行重組。
在金融風暴之前,南韓經濟很大程度是受到一些由政府支持的大企業所主導,其中包括現代、三星、LG等。這些企業的僱員人數多,而且對於經濟影響愈來愈巨大,企業所經營的範疇,不單止是單一行業,而是所有有可能發展的行業,而資金的來源則可能來自政府擔保的銀行信貸。

精簡業務增競爭力
明明強項是從事消費電子產品的,但因容易融資的關係,公司可能會發展汽車生產甚至製藥等業務。如果純粹從市場經濟角度來看,這種做法並不妥當,因為企業把資源花在不是自己強項之中,並不符合經濟效益。結果在金融風暴之中,這些缺點暴露出來。
金融風暴之後,這些企業便要進行重組,除了債務重組之外,公司還進行了合併業務,把非核心、非強項的資產出售,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事後看來,這些改革是正確的。
昨天談到香港公司進行重組之時,絕大部份只進行債務重組而非實質業務重組,對於本港經濟來說,並非健康現象。出現這情況,亦可能是這些公司規模太小,根本業務已很專注,不能像大企業那樣精簡業務吧!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