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統計魔術 政治導演

盡論中國:統計魔術 政治導演

早在本月八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就預告將上演一場大騷,會修訂GDP(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世界各大經濟機構普遍認為中國的GDP總量將連升三級,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進佔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國官方昨日公布的數據略遜於外界預計,而且略低於各省公布的GDP總和,再次展示中國官方耍統計魔術、玩數據遊戲的高超技藝,令政治導演統計騷的痕迹一露無遺。

地方吹水 中央縮水

中國官方的統計,一直同時存在吹水與縮水問題。地方官被指吹水,「官升數字、數字升官」;中央政府則被指縮水,以掩飾中國的真正經濟實力。以官方年初公布的數據計,三十一個省市區公布的去年GDP總和達十六萬三千多億元人民幣,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省的GDP超過十萬億元;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年度統計公報只有十三萬六千多億元,比各省的統計總值少了約二萬七千億元。
中央與地方在統計數字上的鬥法,涉及地方官員政績的評估,也涉及宏觀調控問題。以新的GDP數據計,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可能要比原先公布的百分九點五多一倍,達到百分二十,中央政府大有加強宏調的需要。
但是,經濟增長好過預期,又勢必吸引更多基金投資中國。中央政府此舉豈不是自相矛盾?而且,在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人民幣面臨巨大升值壓力之際,此舉豈不是自暴其短?

為安內承受國際壓力

顯然,北京此舉是迫於內部的壓力,為安內只好先承受國際壓力。因為,中國社會的貧富分化已達爆炸的臨界點,經濟增長一旦放緩,就業問題激化,勢必引爆更激烈、更大規模的社會衝突,惟有吸引更多外商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才能延緩這顆炸彈的爆炸。
但是,如果放任地方政府加速經濟增長,將令中央政府的權利受到挑戰,令科學發展觀成為泡沫。因此,北京在修正GDP總量時只能「猶抱琵琶半遮面」,選擇性地作出修訂,也保留了今年超法趕英的機會。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