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不應過於憧憬息口見頂

陸叔理財:不應過於憧憬息口見頂

上周美國聯儲局宣布加息1/4厘,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4.25厘,是自去年6月以來連續第13次的加息行動。雖然加息結果早已預期,但令投資者最感到意外的,是聯儲局將「貨幣政策仍屬寬鬆」的用詞刪除,只保留「慎重漸進加息」的字眼,令投資者憧憬美息將於明年首季見頂。
事實上,經過了漫長的加息周期,不少投資者對於美國息口持續向上,已感到極不耐煩,尤其是美國通脹壓力極之溫和,上周公布的1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更創出194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雖然扣除能源價格的核心CPI與10月份同樣上升0.2%,但通脹壓力仍屬溫和,所以不少投資者都認為聯儲局再上調息率的空間不大。
聯儲局將「寬鬆」的字眼刪除,的確可以視為美息見頂的先兆,但與此同時,聯儲局卻保留「慎重漸進」的字眼,反映聯儲局對於是否放棄加息其實仍有保留。

美通脹仍有隱憂
雖然今次的加息周期是1970年以來最長,但相對2000年5月聯邦基金利率最高曾見6.5厘,現水平美息仍屬偏低。當然,息率若能在明年初見頂,是最好不過的事,但現時聯儲局所面對的,是CRB商品指數持續攀升、油價持續高企、金價創逾20年高位等因素,都可能影響美國的通脹表現,故現時估計美息在明年3月前見頂,似乎言之尚早。
當然,經過18個月的加息周期,市場對美息見頂是期待已久,而事實上,在美息11月上調1/4厘之時,本地銀行超加息半厘,即時令本港的樓市轉趨淡靜,對本地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打擊,故美息愈早見頂,對本港經濟的破壞就愈小
問題是,美國的通脹仍未完全受控,加上當地樓市仍然熾熱,需要繼續透過收緊貨幣政策去遏制,如果貿然叫停加息行動,日後若發現通脹壓力比想像中大,需要再收緊銀根去壓抑時,對金融市場的震盪只會更大。
所以,如果美國仍然需要透過加息去令長遠經濟發展更為健康,那麼投資者便不應對息口見頂看得太重。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