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亞洲電視的好友陳冠生兄來電,詢問筆者可曾察覺恒基地產(012)與恒基發展(087)兩者股價在近期有些異動,被陳生左問右問之後,筆者察覺已差不多夠料寫一段稿。既然如此,正好與大家一談近期恒地與恒發的股價變化。
在過去4個交易日,港股雖然頗為反覆,但恒地及恒發兩股依然節節上升,恒地由34元飆升至37元,恒發則由12.6元升至14元水平。
筆者發覺,若單看兩股個別股價的走勢,不太容易察覺當中的變動,反而以恒基地產提出的私有化價格,便較容易看到當中的微妙關係。首先,在11月初,恒地提出以2.6股恒發換一股恒地來私有化恒發,由於市場對私有化價格反應冷淡,恒地繼而在12月12日調高私有化價格,以2.5股恒發換一股恒基地產。現以這最新的私有化建議來看兩股的價格之相互變化,即2.5股恒發換一股恒地,亦即相等於1股恒發換0.4股恒地。
現以0.4股恒地與一股恒發兩者在股價之差別(註:以收市價計),來看看當中之變化。附圖乃0.4股恒地減一股恒發,由11月1日至12月19日間之變化,即以0.4股恒地收市價減恒發收市價。
圖中可見,在11月初,0.4股恒地的股價高於1股恒發的股價大約2.8-3元,隨私有化建議公布後,0.4股恒地與一股恒發之差價,由3元急速縮減至0.6-0.8元間。由11月中至12月初,即圖A及B點,0.4股恒地與恒發之差價大約處於0.6-0.8元間,隨後兩者之差價突然擴闊至1元,可能是當時市場對地再提出的
風險在私有化失敗
隨着新的私有化價格宣布後,兩者的差價又由1元縮減回近日的0.78元水平。故此,近日恒地與恒發兩者的個別股價走勢有一定波動,但若以其最新的私有化價格計算,基本上兩者相對的波動很小。
以昨日收市價計,0.4股恒地高於1股恒發大約0.78元,假若個別對沖基金估計私有化最終可成事,即一股恒發可換取0.4股恒地,則現時購入一股恒發,同時沽空0.4股恒地(或購入10股恒發,沽空4股恒地),這樣每個一買一沽的組合便可賺取0.78元(註:尚未包括借貨沽空及其他成本),換句話說,100萬個組合(即購入100萬股恒發,沽空40萬股恒地),其利潤便為78萬元。至於風險便在於一如數年前般,恒發的私有化計劃再度失敗。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本港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