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家常年夜飯

上海通訊:家常年夜飯

預訂酒店吃年夜飯,並不算是甚麼新聞,要是說到要去那些裝潢簡陋、空間狹小的私營小店,吃一年一度最重要的那一餐,就難免被一些俗人恥笑。不過,今年的世界,着實又變了模樣。
這些天,老嚴師傅神氣着呢,他那開在鎮寧路上的嘉麟閣,雖說依舊是十年前國營食堂的翻版,卻時有顧客前來預訂一個多月後的年夜飯。

小店有家庭氣氛

「也沒甚麼特別的時新菜,現在的客人,強調的是有溫馨的家庭氣氛。前幾年,去大飯店吃年夜飯,一個大廳幾十桌,鬧哄哄亂糟糟不算,吃的也大多是酒店庫存的冰箱(雪櫃)貨,價格又起碼比平時上漲五成。到我這裏,首先我們是夫妻老婆店,我跑堂,老婆掌勺,兒子亂竄,還有貓咪跟在腳邊,就是一個人家的感覺。還有,這裏的菜,是中吃不中看。我們經營的,是老派寧波家常菜,鮮、鹹、臭,顏色也是一塌胡塗,就是家庭主婦的水平,還有,就是服務態度,我們也不算甚麼太熱情周到,喉嚨哇啦哇啦,有時候還要罵罵兒子,不過這一切,都變成了一種吸引力了!」
早年,嚴師傅的店開在延安路戲劇學院對面,明星大款經常光顧,有張藝謀、陳凱歌、葛優、姜文,還有香港的王家衞。「他(王家衞)可是一大家一起來,佔據了店堂唯一的一張圓枱面。兄弟姊妹難得聚齊,所以他姐姐說,那也算是他們家的年夜飯,儘管那時還只是秋天。」

王家衞也愛光顧

後來延安路拓寬,嚴師傅的店才縮到邊上的鎮寧路。有空的時候,他會抱着小孩,說說足球、股票,還有名人們的愛好,「王家衞最愛吃的,是我們的葱烤肉、醃篤鮮,有一次他在陝西拍《東邪西毒》,他姐姐還曾想把這些東西託人送過去呢。」
年夜飯從幾十年一成不變到近幾年來回多變,反映的是上海人面對了更多的選擇性,而亙古不變的,是這頓飯必須涵蓋的親情和團圓,私營小店恰恰迎合了這種需要。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