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樓市急升,市場憧憬今年可延續旺勢,一手市場有望回復旺市時每年消化3萬個住宅單位;加上政府預測今年住宅落成量回落至2.12萬伙,明年急跌至1.74萬伙低位,發展商藉供應短缺消息,竭力製造求過於供假象,以求高價賣樓。不過,下半年市況逆轉,估計全年一手吸納量跌至00年後最低位,料低於1.7萬伙,較預期的3萬伙少43%外,亦較去年2.58萬伙減34%,供不應求假象爆破,積存待售單位增加,樓價上升遇到阻力。
作價較97年高13%
影響樓市發展因素眾多,發展商的賣樓策略是重要一環。00至04年平均每年一手吸納量為2.33萬個,假若吸納力能維持,而住宅落成量又如差餉物業估價署預測,由03、04年每年逾2.6萬伙,跌至今明兩年的2.12萬及1.74萬伙(左圖),則會出現貨源不足;再配合03、04年施工量僅1.4萬伙,發展商便振振有詞以高價賣樓,以致年內誕生不少「天價」成交案例。
美聯物業資料顯示,一手住宅平均每宗成交金額由去年約390萬元,升至今年約610萬元,較97年的540萬元還要高13%;較諸二手住宅,更由97年以來高31至93.3%,升至今年高逾1.4倍,可見一手住宅造價偏高愈趨嚴重。年內多個豪宅新盤高價開賣,以大角嘴一號銀海為例,分層呎價7000至1.2萬元,較當時同區二手價至少高20%;特色單位呎價1.7萬至逾2.1萬元,更大幅拋離市價。
賣樓追不上落成量
市場原以為今年住宅落成量減少,紛紛以求過於供為由拉高樓價。事實卻是發展商今年的賣樓量大不如預期,一手登記料不足1.7萬伙(圖),遠低於2.12萬伙的落成量,「供不應求」根本不會出現。
況且,資料顯示截至9月底,已落成但未售出的現樓達1.7萬伙,建築中待售樓花更有4萬伙,即實際可供發售單位達5.7萬伙,未來3年平均每年有1.9萬伙供應;若計及已批地而仍未動工項目涉及的1.2萬個單位,平均每年便有2.3萬伙供應,若需求維持今年水平,「供不應求」情況即時逆轉,樓價何來條件上升。
記者:湯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