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聯會:世貿不等於自由貿易<br>港宣傳片被指誤導

國際消聯會:世貿不等於自由貿易
港宣傳片被指誤導

【本報訊】政府以本地消費品「又平又靚」為推銷世貿宣傳片主題,但國際消費者聯會代表卻不認同,因本港成為購物天堂,是本身自由經濟體系及港人努力的成果,「世貿只有十多年歷史,但我二十年前來這裏(香港)已覺得價廉物美。」代表反指世貿訂定壓迫小國貿易條款外,更忽略消費者權益,其中令發達國家每人每年因而多付二萬四千多港元,「世貿不等於自由貿易!」 記者:翁煜雄、梁美寶、黃慧珊

國際消聯代表昨與本港消委會會面。國際消聯副主席菲臘高漢批評,世貿只以大財團、製造商等角度討論貿易問題,如美國代表曾稱願開放市場進口發展中國家產品,但「敏感產品」除外,「所謂敏感產品是指品質優越但價格低廉的,因對本土產品有威脅,所以要加關稅;但消費者都希望價廉物美,硬加關稅只會令產品變貴!」

關稅令物價更貴

奉行自由貿易的香港獲譽為舉行世貿會議最佳地方,政府更邀藝人拍攝宣傳片,指本地超市鮮橙是全球最便宜,手機款式最多和價錢最抵來宣傳世貿。高漢卻認為這不可歸功於世貿,而是因本港擁有自由經濟體系,加上港人努力所致;世貿只有約十年歷史,但他於二十年前來港已發覺本港物品價廉物美,他更常偕妻女來「掃貨」,「我身上的襯衣也是在香港訂做的!」他又說,本港服務水準值得歐洲學習。
國際消聯義務司庫森美奧張說,世貿會議仍處於膠着狀態,但若各國都以消費者角度考慮,問題就可解決,「消費者都想買到廉價品,又怎會有關稅?又怎會有非洲人沒水喝呢?」國際消聯稱,在發達國家,有十五億消費者因世貿不公平農產品補貼,每年需多付約二萬四千港元。
「法國長毛」著名法國農民領袖JoseBove說,香港逾百年前被英國統治後,已開放貿易市場,迄今已發展為完善自由經濟體系,故本地消費及貿易市場發展蓬勃,根本與加入世貿與否無關。消委會總幹事陳黃穗稱,該會作為國際消聯會員,亦促世貿着眼消費者需要,非只滿足生產商要求。
灣仔區議會主席黃英琦批評,該宣傳片屬誤導市民及反智;本港即使沒有世貿,亦享有自由貿易及沒有設關稅,但該廣告卻誤導指世貿令本港享有自由貿易,政府應好好反省。

不少婦女站出來示威反世貿。
美聯社

國際消聯副主席菲臘高漢(左)認為,本港成為購物天堂,與世貿無關,而是港人的努力成果。
曾顯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