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世貿如照西洋鏡 - 陶傑

主辦世貿如照西洋鏡 - 陶傑

特府主辦世貿,「文武」兩條陣線都出盡洋相。特府拍攝宣傳短片,竟請來電視藝人宣傳,呼籲港人支持世貿會議,指世貿好,因為可以令港人在超級市場買到便宜的鮮橙。
世貿的好處形同「買平貨」?如此膚淺而狂妄的認識,大大傷害了第三世界兄弟的民族感情,特區政府遭到坦桑尼亞代表的駁斥,指由於歐美國家實施的關稅限制,坦桑尼亞的鮮橙大量囤積腐爛;愛爾蘭代表也駁斥:世貿豈止是「買平貨」之簡單,中國的禽流雞,也一樣便宜,你們敢買嗎?
至於特區警方如臨大敵,過份使用暴力,把一座會展隔離成一座堡壘,反而觸怒了南韓農民。在會展裏開會的各國代表也看不過眼,指場外的示威者,不是世貿會員國的敵人,他們的抗議是為本國政府增加討價還價的民意本錢。此一邏輯,與李柱銘所說的「一二四大示威,是為了幫助曾蔭權」相同。
特區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見識主辦一場世貿會議,本來想藉此「打造」所謂自稱的「亞洲國際城市」品牌,豈知卻露了底。以「買平貨」為吸引招攬市民支持,令世貿的外國客人以為香港人全是「飲食掃貨桑拿揼骨」的「着數一族」,對世貿蘊含的國際政治經濟關係完全無知,層次低劣,品味惡俗,黑人國家的代表,定必「耳目一新」,他們回到非洲,當會把這種笑話在部落間廣為宣傳,令港人名譽受損。

至於遊行示威,特府以中國式的「聚眾鬧事,大逆不道」的帝皇宮廷思維處理,而不知道在國際的民主社會,示威是一種政治的博弈,有如議會中的反對黨,是對執政者的監督。對於反對黨,一個文明的民主政府,絕不會動氣動情緒,因為這是遊戲規則的一部份,示威者不斷測試暴力的邊緣線,也是一種政治技巧,名為PoliticalBrinksmanship,有如拳擊和摔角,貌似對抗,其實是微妙的合作。
中國人社會沒有民主,對於此一悖論(Paradox),當然也沒有國際級的見識,凡示威即「鬧事」,遊行即「危害穩定」,以口腔肛門的消費生理意識來理解世貿,以為即是「執平貨」,夏蟲不可語冰,這種程度,不知如何「與國際接軌」。主辦世貿,暴露了「港人治港」的先天不足,吸取此一教訓,日後「實事求是」一點,切勿假大空要做甚麼國際城市,甘為中國沿海一個小農的普通城市,有甚麼見不得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