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定期進行腳底按摩或走石卵路,不少人視之為健體良方。但有專門研究針灸的學者指出,腳底按摩及走石卵路兩者並非針對性治療,只對一般感冒、消化不良及過度疲勞有紓緩作用;若患重病,不應胡亂刺激足部,否則可能令血壓上升、心跳及呼吸加速,還會傷及足部。 記者:張嘉雯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孫外主指出,公眾經常誇大腳底按摩及走石卵路的效應,但有中醫認為足部是人體的微縮,滿布血管,每個部份均與人體內臟互相呼應,通過踏不同形狀的石卵,可以刺激不同部位,調整及平衡內臟功能,他認為走石卵路並沒有針對性的治療功效,作為康娛活動則無妨。
走石卵路改善失眠
孫外主表示,走石卵路對失眠或輕微消化不良有幫助,受這些毛病困擾的人士,可以每天早晨走十至十五分鐘石卵路,走的時間切勿超過十五分鐘,一星期可以走七天,量力而為、循序漸進;開始時時間應該短一點,中間可以休息。盡量選擇人工造的石卵路,石卵的大小及高度要平均,令人體承受較平均的刺激,天氣寒冷的日子,不應光着腳,可以穿着保暖的羊毛襪子踏石卵路。
可以自行按摩腳底
孫外主又稱,孕婦、肥胖人士及嚴重病患均不適合走石卵路,「因為走的時候,踏在卵圓石上,力不是很平衡,阻力點集中在某一地方,壓力會很大。」他解釋,患筋骨骨刺的人士若強行走石卵路,也可能導致筋骨骨膜炎。
「平日走路的時間長,足部疲勞,代謝產物,例如乳酸會積聚在下肢,腳底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孫外主強調,腳底按摩是被動運動,有助驅除疲勞,令身體排汗或產生便意。有關反射區的理論也各形各色,建議巿民無必要光顧足部按摩店,自己動手亦可達到同樣效果。
他指出,方法是先洗淨雙手,坐在椅子上,把其中一腿搭在另一腿上,「以手掌來回擦動足底三百次,對於去除疲勞有不錯功效。」足部按摩不適合孕婦及正值經期的女性,患上嚴重疾病也不宜接受腳底按摩,過度按摩會令血壓上升,心跳及呼吸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