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聖誕節,年輕人大多會安排一連串活動歡度假期,為人父母的,難免會心掛掛:佢會同邊個出街?係咪同男仔?會唔會做錯事?尤其是近日有數宗關於年輕人的不愉快事件發生了,父母的憂心更是加劇。聖誕節「搞出人命」,是否就是性教育不足咁簡單? 記者:李淑芬
攝影:周旭文
模特兒:Jerry、Carrie、Bianca(Salvador)
大時節安全意識易鬆懈
在年輕人世界裏,戀愛真的可以大過天,尤其在大節當前,友儕們又同處長假中。根據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單位主任徐小曼小姐透露,在上年12月20日至1月8日的三個星期內,關心一線共接獲234個關於戀愛問題的求助電話,平均每天約11個,與平日每天不超過10個,在聖誕新年期間就明顯上升,可見聖誕的氣氛對年輕人有莫大影響。徐小曼續說:「聖誕節的溫馨氣氛洋溢,年輕人易被感染,覺得與戀人走在一起就開心。但同時,安全意識又會減低,最普遍的例子,是在大型聯歡派對識到朋友,然後開始發展成情侶,更在短時間內發生性關係。」
雖則如此,徐小曼卻反對父母禁止年輕人從網上識朋友或參與派對:「年輕人抗拒權威,壓力愈大,他們的反抗力會愈強。當孩子尚在小學階段,父母多以管束形式監管,但到了中學時期,父母適宜將角色轉變,由監管變成引導。」接受孩子有社交需要,從中確立的正確性觀念,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重要是父母要冷靜自己的情緒,若果與子女溝通的門閂掉,會連互相溝通的渠道也喪失;若子女失去求助之門,悲劇便容易引發。
借新聞事件打開性話題
父母與子女談性,最困難的一關是如何「開口」。徐小曼表示,父母其實可以借一些新聞事件來開始話題。傾談時,先留意孩子的反應與心態,通常父母對求學時期年輕人拍拖都甚有意見,但這樣無形中會對子女產生壓力,所以父母最好以溫和態度應付,不能以恫嚇語氣。就以近日情侶自殺事件為例,父母絕不能說:「都叫你唔好㗎啦,你睇吓!」。相反,可以透過此話題傾談了解子女的生活環境,例如可以問:「其實你啲同學拍拖係咪好普遍㗎?多唔多雙雙對對咁呢?」「如果你個Friend係咁,你會點呀?」關於聖誕節的安排,也可以直接詢問子女:「你聖誕有乜嘢玩?」假若顧左右而言他,不停遊花園,只會徒添尷尬。
專家Tips:DON'Ts!不宜監管
當孩子尚在小學階段,父母多以管束形式監管,但到了中學時期,父母適宜將角色轉變,由監管變成引導。以下數點是父母常犯謬誤,要避免。
1.不能否定兒女的正常社交活動;不要經常將一些負面說話老掛在口邊:「佢哋重細,我梗係要成日睇實佢」、「咁細個,使乜識咁多朋友。」。
2.不能禁止兒女於聖誕夜開派對,鎖他們在家,記住:作用力愈大,反作用也隨之而增加,禁絕只會引起更大的反抗。
3.不能偷看兒女的日記、電腦記錄,若被他們發覺,會失去兒女對父母的信心。
4.兒女前往開派對時,不能跟蹤,這是對兒女沒有信心的表現,同樣地,會令子女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5.不要否定安全措施,在資訊爆炸年代,你不與孩子說性或是安全措施,也有大量途徑讓他們接觸到,例如雜誌、電視節目、網上資訊;與其讓他們接收不正確訊息,父母應反客為主,主動解釋安全措施。
專家Tips:DOs!建立承諾
徐小曼建議父母不要過份管束子女,但絕不是漠不關心,放任他們。以下一些建議守則,可以與子女一同定立。記住是守則,不是規則啊,雙方要心平氣和一同定立才好。
1.確定子女於何處慶祝聖誕或開派對,詢問時,要讓子女明白家長是為了他們的安全着想才詢問,例如擔心交通問題,或是人多擁擠,而不是以質詢或管束的口吻。
2.與子女一同定立出外慶祝的時間表,例如:會否過夜?即晚回家的話,會是何時?
3.若子女要到朋友家聚會,那些朋友一定要是熟朋友,這樣做是確保他們的安全;必須得到其中一位朋友的電話號碼,在遇有任何情況時,也可立即告知。
4.與子女約定,手提電話一定要長開,以確定能隨時接觸到他們,確保他們的安全。
子女DOs&DON'Ts
為人子女的,為自己安全着想,也應多加小心。
1.避免酒精飲品。
2.避免去僻靜地方。
3.如果唔熟,不要去對方家中,即使去,也要提高警覺。
4.去Party,要知道大概地點,預計時間,若知道可能會遲歸,便應打電話回家報平安,不要嫌麻煩,要知道,多做一點工夫,可減少很多麻煩及無謂憂慮。
求助熱線:
聖誕「丘比特」熱線:27778899
時間:星期一至六2:00pm-2:00am
家長專線:27771567
時間:星期一至六2:00pm-2:00am
網上Chatroom:
在12月21日至24日,下午3:00pm-7:00pm,將有社工負責主持的Chatroom,與年輕人來開個網上「聖誕友情緣」派對。(www.u21.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