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飯碰杯 合照鼓掌 - 陶傑

酒飯碰杯 合照鼓掌 - 陶傑

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呼籲特區的商界,要接受香港「終要邁向普選」的「事實」,勿以為可以長期壟斷政治權力。許仕仁的話,一語道破香港的死結所在。香港的民主進程早在二十年前開始,商界一直頑固抗拒,認定「直選必引致社會福利主義」,並不斷向中國政府打小報告,利用中方恐懼民主的心理,雙方一拍即合,結成「反民主同盟」。
直選和民主,是不是一定會引致社會福利主義?如果這樣的邏輯成立,則英、美、日本、歐洲,都應該全部是「民主共產主義國家」。英國二十年來的民主制度,不但沒有促成社會福利主義登場,而且八十年代的戴卓爾夫人政府一手埋葬英國的工運,推行私有制,一再連任,連反對黨的工黨也在民主氣候之下放棄了社會福利主義,立場向右調整,可見「直選即社會福利主義」之說,純屬無知的胡扯。
香港的工商界散播妖言,除了自己不讀書進修,就是極度的懶惰。自一九八二年開始,工商界「騎劫」了鄧小平「請投資者放心」、「資本主義五十年不變」的「最高指示」,利用中國政府「怕香港變」、「穩住香港資金」的「國家政策」,長期養成「跑北京」的鑽洞走後門慣性。他們不是儍瓜,很快就摸通共產黨愛聽好話大話的心理,二十年來只要在人民大會堂、釣魚台賓館附和喊口號,練就一副「拍合照攝位術」,把一張張「與領導人合照」放在尖沙嘴的辦公室案頭,積極參與大陸的「圈地酒肉運動」,國宴則「飯來張口」,人大會議則「埋位拍手」,「拍住董建華,搵食有揸拿」,一旦啜吸着北京權力的腹腔,成為酒肉的寄生動物,則何須積極「組黨」,參與民主遊戲?

正因為香港工商界長期自我定位為「反民主,反普選」的對立面,才迫使香港人以選票另走極端,李卓人與長毛等才被港人送入議事堂。是工商界先與港人為敵,「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港人才不得不以工運和哲古華拉分子反制之,工商界繼續倒打一耙,倒果為因,再向胡溫告狀:「愈開放普選,香港愈變天」。
許仕仁退出官場之後,目睹商界長期憑「魚翅紅酒,中環北京兩邊走」之精面捷徑,即可宰割瓜分香港的地產特權利益,終於說出了良心話。
但工商界已懶惰成習,他們與土共一樣,習慣了「權來伸手」,連民建聯也不如,不但失去了走民主議會道路的本能,還出現「維園阿伯化」,動不動即可大罵港人為「暴民」,不必負上政治責任,其利益不但無損,圈地尚可增加。這樣的工商界,最歡迎中方呼籲「港人要搞好經濟」,繼續成為他們的砧上肉,又怎可能與港人「一起邁向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