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補貼該收網了

漁業補貼該收網了

特普費爾(KlausToepfer)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利普(JamesLeape)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總幹事

正當農業補貼問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時,世貿談判代表也在默默地推進另一個前沿性議題
——漁業補貼問題的談判進程。
漁業補貼爭端的處理對於脫貧、維持更持久且穩定的環境至關重要。許多地方的人世世代代以捕魚維生,魚類也是他們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是,在一系列有害補貼的推波助瀾下,國外船隊在這些地區的過量捕撈活動,使當地人陷入更貧窮的境地,同時,也破壞了鯨魚、海豚、海豹等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鏈。

影響海洋生態

漁業補貼給海洋環境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據估計,全球四分三的漁業捕撈量接近或超過其生物極限。許多重要物種如鱈魚、金槍魚、劍魚等物種資源正遭受毀滅性的破壞,使許多地區的海洋生態系統陷入混亂。另外一項估計指出,百分之十五的小型鯨類動物,例如海豚、江豚,正處於缺少食物的危險境地。
漁民,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漁民,也正受這些問題的困擾。尤其當那些更大更強的外國捕撈船隊為滿足國際貿易市場的需要,而在漁民賴以生存的海域進行大規模商業捕撈時。全球十億多人口以魚類作為蛋白質的基本來源,有二百萬人口以捕魚維生,世界漁業資源枯竭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
過份捕撈的原因很複雜。但毋庸置疑,有害的漁業補貼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可靠消息表明每年用於漁業補貼的金額超過一百五十億美元,約佔世界漁業收入的兩成。當中很多補貼導致了超額的漁業捕撈能力、過度捕撈甚至非法捕撈。

談判進程緩慢

在○二年世界可持續發展峯會上,取消有害漁業補貼被確認為是建立可持續漁業的全球高度優先領域。然而目前世貿的規則只是不允許對出口漁業部份發放補貼,而且在多數情況下,只能依靠各國政府提供某些特殊市場上的扭曲銷售行為的詳細證據。很多可能導致漁業不能持續發展的補貼措施,目前並沒有受到有效制約。對那些需要先捕魚才能賣魚的漁民而言,現有的規則對補貼政策無能為力。
現存的、要求公開補貼專案的世貿規則是無效的。多次研究已表明政府少報他們的漁業補貼額高達九成,他們提供的資訊太不透明。
值得慶幸的是,在○一年的世貿多哈回合談判中,各國貿易部長委託談判代表闡述並改進世貿補貼規則中,關於漁業的補貼規定。這一回合談判取得顯著進展,部長明確期望將漁業補貼問題,與改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相關聯。
談判的進程雖然緩慢,但每步進展都很堅定。在包括新西蘭、智利和美國等國家在內的聯盟領導下,已開始討論新規則的運作。發展中國家的觀點也受到重視,其中巴西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各方就制訂某些有重要意義的新規則逐漸達成共識,包括徹底取締對捕撈瀕危魚類給予補貼。

照顧貧窮國家

但現在還不是開香檳慶祝的時候,下一步的談判才是最艱難的,需要對新規則加以明確的闡述以確保規則的可執行性。同時,發展中國家的特殊需求應予以關注,尤其是那些以漁業維生、國民經濟脆弱的發展中島國。
或許最困難也最必要的是,各國政府在毋須世貿介入的情況下,就在新規則中一併考慮環境因素。因為考慮自然資源管理時,環境和經濟問題總纏繞在一起。
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應回顧並加強針對超額捕撈能力,和過度捕魚的漁業補貼的談判授權。為了能更好的保護海洋生態,維護最貧窮國家的漁民生計,談判者應抓住這次在香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