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作為世貿創辦成員及今屆部長級會議的主辦者,繼○三年與中國內地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後,正在區內尋求與其他地區簽訂區域貿易協議(RegionalTradeAgreements,下稱RTA)性質的雙邊貿易協定,惹來非議。世界貿易組織批評,RTA降低全球貿易環境的透明度,增加貿易商的營商難度及交易成本,不利自由貿易。 記者:周燕芬 楊國姿
特首曾蔭權前日在世貿第六次部長級會議開幕禮致辭時,還讚揚香港作為「貿易自由的先驅」,毫無保留地支持多邊貿易制度。世貿組織貿易政策檢討部門主管ClemensBoonekamp昨在港召開有關自由貿易協議的記者會,他聽到有香港記者問及有關協議的問題時,透露「香港現時亦正在商討區域貿易協議。」他說,雖然目前香港只簽署一份RTA(中國是貿易夥伴),但據他了解,香港正與數個貿易夥伴商討類似協議。
港府:世貿協議容許
對於香港被指對世貿提倡的多邊貿易協議背道而馳,工業貿易署助理署長羅淑佩回應稱,這是世貿協議下容許的合作,而一些議題若在多邊談判下未能達成全體協議,雙邊協議不失為一個較快有成果的途徑。她指香港除了與中國內地簽訂CEPA外,現只跟新西蘭進行雙邊討論。
另外,Boonekamp表示,除了蒙古以外,所有世貿成員國也有簽署RTA,他無奈地指出,現時連蒙古也正認真考慮RTA,因此可以說所有世貿成員國也有參與RTA。
現時世貿組織已收到一百九十份RTA的通知,另有五十至六十份協議尚未通知該組織,再有五十至六十份仍在磋商中。Boonekamp相信,未來兩至三年內,全球將會有近三百份RTA。
Boonekamp指出,世貿組織的旗號是反對「不公平待遇」,但RTA則正建基於「優惠」之上;世貿組織只有一套規定,但RTA有三百套準則,大大降低了貿易環境的透明度,增加了貿易商的營商難度、交易成本等,市場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世貿希望提高有關協議的透明度。
爭取探討開放服務業
自從世貿九五年成立後,RTA的數目大幅增加(見圖)。現時,RTA最明顯的例子包括歐洲聯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等。Boonekamp解釋,由於多邊貿易制度的不足,造就了近年大量湧現的雙邊貿易協議。
另外,羅淑佩表示,今次會議只有數天,希望可爭取各方同意,明年在本港特別有興趣的服務行業開放問題上深入探討。她指港府早已就此向世貿組織提交建議,包括要求世貿成員全面開放電訊業;在航運、陸運、貨運、零售分銷、倉務管理等一連串物流業務上作出開放,例如現時有些港口設施不會向外資船隻提供貨物處理、維修服務,貨倉亦不向外資貨物作倉儲服務;金融業方面成員國要開放融資、保險業,降低外資銀行資本要求,及讓外資銀行設分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