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籲市民勿進食<br>碼頭釣河豚三人吃後中毒

衞生署籲市民勿進食
碼頭釣河豚三人吃後中毒

【本報訊】本港在兩個月內發生三宗市民進食河豚中毒個案,最近一宗是在上月底,三人吃了在港島西區碼頭釣獲的河豚後中毒,曾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情況穩定,毋須留院治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不要進食河豚,以免中河豚毒素,嚴重者可以致命。
三名進食河豚中毒的男子年齡介乎三十七至五十五歲,於上月二十九日吃了河豚後三至四小時,即出現手腳無力、暈眩及嘔吐等河豚毒素中毒病徵,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治療,毋須入院。

若不送院或會致命

該中心指出,患者是在西區碼頭附近釣獲一條重約八両的河豚,把河豚去頭、去皮及去除內臟後,魚身與白菜及米粉烹調十五分鐘後進食,共有六人進食,其中三人不適。
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具耐熱能力,飪煮過程無法把之消除,毒素尤其集中在河豚的皮、內臟及生殖器官,但魚肉也有毒素,故進食魚肉也有可能中毒。中毒後會影響神經系統,嚴重者會呼吸癱瘓,短時間內若無法送進醫院,有致命危險,中毒的死亡率高達三成。
本港由一九九三年至二○○一年,只有五宗河豚中毒個案,但今年至今已有三宗,前兩宗分別發生於今年十月十九日,三人自鴨脷洲街市購買四條河豚回家,進食河豚後中毒,前往東區醫院求醫後,已全部康復;另一名三十歲男子於十月二十二日,以河豚作晚餐,連肝臟一併吃掉,到聯合醫院求醫。
本港理工大學曾研究本地河豚,研究發現本港有十種不同品種的河豚,當中五種較為常見,包括又名香港河豚的鉛點東方豚、凹鼻豚、星點東方豚、紋腹叉鼻豚及韋氏兔豚;其中香港河豚屬本土品種,凹鼻豚則一年四季均有,最毒的是星點東方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