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援助歐美起爭拗

全球糧食援助歐美起爭拗

【本報訊】在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桌上,除了涉及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分歧外,發達國家之間本身也有貿易分歧,其中歐盟及美國就糧食援助問題的爭論,似有升級迹象。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認為,美國的糧食援助計劃的設計,扶持了美國的農產品,因此必須大幅改革;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則批評,歐洲國家似乎在糧食援助問題上纏擾不休。

年供1.3億人所需

美國現時以本土的粟米、小麥等農產品,作為對發展中國家的糧食援助。歐盟認為,「現金」援助將來得更及時,而且不會影響本地貿易平衡。
不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WFP)副執行董事JohnPowell認為,如果限制捐獻國的「實物」糧食援助,WFP未必有足夠能力回應發展中國家窮人的需要。WFP每年供應一億三千萬人的糧食需要,佔全球糧食援助供應量超過一半。
現時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荷蘭、英國等是WFP最大的支持者;去年WFP的糧食援助量為七百五十萬噸,其中四分之三來自捐獻國的本土商品。
Powell指,糧食援助量只佔全球貿易額的百分之零點三,世貿會議似乎過份高調討論此事,況且貿易談判者往往未能領會難民營對糧食的迫切需求;與其對實物糧食援助設限,不如對死於飢餓的人數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