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獸》是日本漫畫家岩明均的科幻經典,到最近「完全版」推出,我才有機會看,一看便迷上了。
「寄生獸」需要入侵並佔據人腦,寄生於人類身體,偏偏要吃人體維生。牠們思考簡單直接,生存是基本目標,身體本質能改變,造型千變萬化,體能超凡,論單對單攻擊,人類像螳臂當車。
第六集(全期八集)提及「寄生獸」組織的合作社被人類發現,衝突一觸即發,當一眾「寄生獸」滿有信心擊殺人類時,其中對人類行為有深入研究寄生於女性身體的成員勸喻同類別看輕人類:
「你們太小看人類了,以單一個體來看,人類非常脆弱,人類跟我們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幾十至幾十萬的人類聚集在一起,結合成一個生物。人類除了自己的頭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巨大的『腦』。」
Google最佳演繹
此精警的一段說話,令我想到最近Dotcom上巿新貴Google。Google創辦人SergeyBrin和LarryPage就是聯合成千上萬部家用電腦平台去發展出超級功能的搜尋器,演化成與眾不同的網上生物。若你有暇讀一讀DavidVise著的《TheGoogleStory》,你便更清楚由一班不在乎發達、沉迷於自己嗜好的電腦人如何利用合縱連橫的策略,成就了今時今日令投資界又驚又喜的股壇新火箭。
跨領域界思維衝擊,其實就是新科技、新設計的R&D之源。Google發掘不同領域的人才,讓他們投入大量時間發掘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去鑽研,就像讓小朋友不斷去吸收新知識,刺激催生腦細胞,聰明成長,好過食含DHA人工奶粉。
回說《寄生獸》,那對人類行為做R&D的女人竟與人類結合生了一個mixed男孩,希望找出「寄生獸」如何與人類共存,牠(她?)更思考寄生生物為甚麼會誕生。結果,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不被警察亂槍掃射,她把孩子交給男主角撫養,含笑而死。
忘了告訴大家,書中男主角被「寄生獸」錯誤入侵了右手,與之並存,在跨領域思維衝擊下,成了表面平凡,實質堅強的男人。
鄭志明
www.30sGrou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