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打壓樓市的後遺症正不斷浮現。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十月底,全國商品房空置的面積高達一億一千二百萬平方米,空置率已達百分之二十六,大大超過國際公認百分之十的警戒線。現階段,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的中高檔樓盤出現滯銷之餘,上海的樓市亦正醞釀「撻定」潮。有中國金融界人士稱,樓市持續低迷,亦將大大威脅銀行的金融安全。
全國一億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空置面積中,商品住宅佔到五成五,為六千二百零四平方米。當中,空置超過一年的樓盤亦逾五成,積壓資金超過二千五百億元(人民幣.下同)。有中國建行官員對記者稱,由於房地產開發的資金多來自銀行,因此,樓盤賣不出去,將對銀行造成很大的壓力。
空置率26% 亮警號
據悉,包括京、滬等城市,商品住宅主要空置的多是每平方米在四千元以上的中高檔樓盤,而每平方米三千元以下的商品房佔的比例不多。
中國社科院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稱,空置率已到危險的邊緣。
他建議政府應該採取措施,甚至強制的措施,令商品房的空置率回到比較合理的區間,否則,將給整個經濟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他認為,按國際通行的慣例,商品房的空置率在百分之五至十之間較合理。
上海爆集體撻定潮
當前,壓抑樓市的後遺症莫過於滬上的樓市出現「撻定」的現象。據東方網稱,上海新盤價格正不斷下滑,導致不少在早前高峯期入市的買家,寧願「撻定」,亦不願淪為負資產。上海市郊普陀區的水岸藍橋、達安春之聲、金沙雅苑,及浦東的風雅頌、藍山小城等,都先後出現「撻定」現象,僅水岸藍橋就有五十一名買家集體「撻定」,每人約損失樓價百分之三的違約金及相關費用。
一名「撻定」的買家稱,他們是在去年底和今年初樓價最高峯時買入的,當時的樓價在每平方米九千元至一萬四千元之間,但現在周遭的新樓價已跌至八千至九千五元,而且許多樓盤還送裝修。與其還未入伙就損失十多萬元,倒不如損失定金較化算。
新華網/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