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左派為自己而戰

傳統左派為自己而戰

吳志森 時事評論員

一場轟轟烈烈挺政改的人海戰已經展開。以工聯會為首的十多個「愛國愛港」團體,在全港七百個地點發起簽名行動。左派報章頭版報道,第一炮已收集到三十萬個簽名,工作天,照常營業,屋邨阿嬸阿伯繼續接力。目前熱火朝天的趨勢,到十二月二十一日政改方案表決,埋單計數,簽名人數起碼翻兩番,弄不好會過百萬,大大超越二十五萬人上街的人數紀錄。

市民投訴被誤導

不少聽眾打電話到電台投訴,說主辦單位誤導群眾。熱心的伯伯嬸嬸拿着簽名表格,大叫「支持普選!支持曾蔭權!簽個名!」,群眾熱烈響應,看真才發覺被「搵笨」。又有街坊大娘大叔籌辦南丫島一天遊,連來回交通包豐富海鮮餐只收五十大元,超值享受。飯飽酒足,組長拿出表格,要團友簽名支持政改,支持曾蔭權,繼續支持抵食夾大件的龍蝦青斑海鮮餐。
簽名如何得來?有沒有代表性?都不重要,以上一切,只是偉大事業的小小瑕疵,有氣魄的人是不會婆婆媽媽,斤斤計較的。

左派要顯示實力

自政改五號報告書發表以來,保皇黨一直半心半意,表面支持,實質抵制,傳媒迫問,頭面人物才敷衍兩句。他們不滿區議會方案對保皇黨傾斜得不夠,不能取得大部份議席。但為何今天突然一百八十度熱心起來?阿爺當然起最大作用。但這不是事實的全部,最重要的是要顯示實力,造成聲勢。
自曾蔭權上台以來,無論是重組行政會,調整諮詢架構,都令傳統左派滿不是味兒。曾蔭權的私人智囊策發會,保皇陣容鼎盛,但傳統左派沒有太多位置,頂多是個安慰獎。與董建華比起來,曾蔭權對左派的傾斜減少了,表面客客氣氣,實質保持距離。傳統左派,再不是蔭權新政的依靠對象。
世事難料,曾蔭權以為十拿九穩的政改方案,竟遭泛民主派議員強烈反對,二十五萬群眾上街,聲勢浩大,也令泛民議員轉軚變得幾乎全無可能。政改方案的支持度不斷下滑,曾蔭權許仕仁這對難兄難弟,登時顯得孤立無援。

打出漂亮民意戰

該出手時就出手。工聯會是基礎最雄厚的群眾組織,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基層力量驚人,曾蔭權不依靠我,還可依靠誰?現在就是「showquali」演肌肉的最佳時機,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手襄助,兩星期內為特區政府拿到少則幾十萬多則一百萬挺政府挺政改的簽名,打一場漂亮的民意戰。如果泛民議員仍冥頑不靈,死不悔改,聯手否決政改方案,那麼「民主派逆民意而行」的髒水就名正言順地潑在泛民身上。
傳統左派在要緊關頭顯示力量立了大功,曾蔭權這個港英餘孽還可以忽視他們,當他們不存在嗎?還會隨隨便便的安排他們在一些不三不四的位置嗎?傳統左派的人海戰術,不是為特區政府而戰,更不是為曾蔭權而戰,而是為自己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