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多功能微創外科手術訓練中心主任楊重光預料,機械人手術系統在未來十年將會有長足發展,屆時,醫生做手術的情況,就好像駕駛飛機一樣,只要在手術前把所有有關的資料輸入電腦,醫生即可以透過一個電腦導航系統進行手術;而中大於上月才引入的首個機械人手術系統,已進行了多個泌尿科手術以及一宗小兒輸尿管移植手術。 記者:梁洵瑜
耗資五千萬元興建的亞洲首個多功能微創外科手術訓練中心,已於上月開始啟用。該中心主任楊重光昨日表示,現時大部份的外科手術經已可以透過微創方法來進行,例如在小兒外科方面,現時超過九成由中大負責的手術已採用微創方法,讓病人可提早康復。
楊重光說,除了器官移植以及腫瘤切除暫時仍難以透過微創方法進行外,其餘外科手術均可循這方法發展。
可同時培訓30人
至於機械人手術系統,機械手臂具有三百六十度旋轉能力,較人手靈活及穩定,可避免手震,進行探入切割及打結等微細程序,手術時間較傳統手術為短,如前列腺手術只需一小時,較傳統手術的三小時為快,又可為更多病人進行手術;該中心最近利用機械人系統,為一名小兒進行輸尿管植移手術。
不過,楊重光認為,機械人手術系統仍然有改善的空間,故中心將繼續研發新一代的機械人儀器。
楊重光指出,十多名全球微創頂尖專家上月在本港討論微創手術發展,大部份專家均認為未來十年微創及機械人手術會有長足發展,技術及方法更趨成熟。
虛擬系統可計分
該中心更設有虛擬實景實驗室、動物實驗,後者可一次過讓近三十人同時利用豬隻進行微創手術培訓,每年約可培訓三千名本港、內地及海外外科專才。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吳國偉說,學員可透過操作多個模擬真正手術的儀器,加強多種微創手術的訓練,如胃鏡、腸鏡及顱底手術等。若果學員在進行手術時出錯,儀器會發出聲音,甚至模擬真實手術時出血情況,系統並為學員表現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