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策裕理:美10年孳息不升的迷思

晉策裕理:美10年孳息不升的迷思

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均顯示美國經濟增長仍然強勁。首先,美國商務部調高第3季的GDP增長至4.3%,較原先公布的初值成長3.8%高於0.5個百份點,顯示夏季的連串風災並沒有令美國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而11月供應管理學會(ISM)的數據也顯示製造業持續擴張,再加上失業率仍維持在4年來的低位,種種迹象皆顯示美國通脹正在升溫。

市場預期通脹溫和
雖然如此,美國聯邦儲備局並未改變其「循序漸進」的加息政策,聯邦基金利率從2004年6月的1厘升至現時的4厘水平,其間合共加12次,而每次議息均加了1/4厘。循序漸進的加息策略,雖可減低對美國樓市的衝擊,但卻把通脹的壓力轉移到原材料市場;更無奈的是,國際期貨市場之大、參與的炒家之多,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央行可以干預得逞的。聯儲局將於香港時間今日(12月14日)凌晨進行今年最後一次議息會議,市場普遍預料會再加息1/4厘至4.25厘,及後於明年首兩次會議(1月31日和3月28日)再各加息1/4厘至4.75厘後,今次加息周期便有望結束。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反而是,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在過去年多並沒有緊隨短息上升,如今與後者只有50點子的差距,與以往兩者息差一般維持在200點子已大為收窄,這走勢反映了市場預期未來通脹溫和。到底是聯儲局的循序漸進加息策略奏效,還是市場低估了通脹的壓力?
造成通脹的主因,除了樓價(租金)以外,便要數到工資和原材料。在過去幾年,由於中國、東歐及印度等新興市場都不斷提供廉價的勞工,所以工資並沒有顯著增加,不少分析甚至認為平均工資在日後會繼續下調,故此項因素對通脹並不構成壓力。相反地,由於中國及東歐這些世界工廠的經濟相繼起飛,對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從而增加了原料價格的上升壓力,其中石油、基本金屬及貴金屬的價格,部份更升穿歷史高位。

天氣異常油價難跌

雖然油價近日已見回落,但踏入冬季後,全球對能源的需求會隨之增加,特別是現時美國已踏入嚴冬,據報有54%地區現時出現1吋或以上的積雪,相比起去年的15%要多得多,就連紐約部份地區亦出現6吋積雪,是過去百年其中一個最嚴峻的十二月,故原油價格將會有一段長時間穩守每桶60美元高位。如果油價回升的話,相信長息亦會即時反映這個通脹壓力,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與還款能力。屆時銀行必定會收緊信貸,那麼,樓市、股市、債市都會難逃一跌,投資者必須小心在意。
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在上月底書面回覆美國國會的提問時,指出「中性利率」有其作用,但操作起來卻困難不少,言下之意,是對「中性利率」有所保留。畢竟,這麼多年來格林斯潘一直備受市場推崇,很大原因是其政策上的靈活多變,化解了不少危機。如果一個「中性利率」就可以調控市場,相信格林斯潘亦不會一再獲邀留任。明年伯南克新官上任,希望他可以承襲到格老的靈活性,運用貨幣政策時更加深思熟慮。
投資研究部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