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龍」典出《三國志.魏志.華歆傳》,華歆和邴原、管甯都是人中之龍。「俱遊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甯為龍尾」。
若論才幹,李柱銘、陳方安生、曾蔭權都是一時之選,三人「相善」也大致可以成立,但那已屬依稀舊夢了。九七回歸後三人漸行漸遠,那是理念使然抑或性格所致?筆者提出大膽假設:此乃他們的家族遺傳基因所決定的。
李柱銘、陳方安生皆為將門之後,曾蔭權則是警門之後。相術典籍謂:凡大異於家門的相格多為貴象,譬如北人南相、武人文相等等。曾蔭權殊少武相,遂進爵而後封疆;反觀其弟曾蔭培,儼然關雲長再世,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神威凜凜,然而武人武相則至多做到警務處長便到頂了。再觀李柱銘及陳方安生,相格與命途均有別於本家將門,但血脈裏自有家族的遺傳密碼。
且說曾特首挾民望高企而推出「政改方案」,情勢一時頗為混沌,民主派議員「轉軚」之說不絕於耳,或進或退,孰得孰失,誰敢判言?怎知一二四之後,時局一新,港人對民主普選的希冀,遠勝於對「賢君」的信賴;而泛民主派不計榮辱與成敗之決策,其間李柱銘貢獻匪淺,這便是凡俗之輩所無的決斷與擔當。
陳方安生亦然,她早前已矢言:如果迫她做違背良心的事,她會毫不猶豫地辭職。陳太果真言出必行,封金掛印,此乃將門之風,軍中無戲言,且莫論唯利富商和「朝董暮曾」的左營,單說民主派裏頭瞻前顧後的議員,就難與陳太比肩,畢竟「心大心細」而避席者和「諗清諗楚」站出來的陳太委實判若鴻溝。
這又說到曾蔭權,其家風並非來自漢家將門,而是來自英女皇頭像下的警營訓示,舊宗主國並無「忠勇仁義」的道德說教,卻自有大不列顛祖傳的堅持不渝。二戰時英國的盟國法、比、荷已落敗,德國與蘇聯又結有盟約,彼時整個歐洲只有英國在孤軍奮戰。臨危受命的邱吉爾宣布:將戰鬥到底,哪怕失去英倫三島,我們退到加拿大也要打下去!
目下曾蔭權堅持在本月底把「五號方案」交付表決,便是英國「約翰牛」性格使然。當年英國憑着這份堅執,擋住了納粹主義的滾滾鐵流,雖說幸得美國強援,但終究「天助自助者」;而今曾特首背後卻是專制主義的青銅麒麟,這尊陰沉的巨獸是否力挺自己尚且存疑。奈何一個李柱銘尚未「搞掂」,斜刺裏又殺出一個陳方安生,坐困愁城的曾公追想當日「三人一龍」,竟落得「三馬同槽」
——此典故出自《晉書》,魏武帝曹操「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他就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予家事。」果不其然,如今「龍腹」與「龍尾」聯手來壞「龍頭」的大事。悲夫,既生瑜,何生亮?
更可歎者,曾爵士自己是「龍」是「馬」,北京那邊還未驗明正身呢!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