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間上市公司宣布核數師辭任,照例有沽壓,亦照例有求救電話。不是幸災樂禍,假如真是忠實fans,公司早前買物業,筆者已經表明應該要好心分手,還要來電,實在莫名其妙。而且股評人只是一個外人,不會有特別見解,心靈慰藉更加是糖衣毒藥,隨時累死人。
早前又收過求救電話,問筆者是否仍持有某一隻股票。老實說,閣下不知筆者的組合大小及個別股票的注碼,單單一句「是」與「否」,根本沒有意思。筆者耐性比較好,風險取向亦不同,盲目照跟,恐怕在投資過程中已激死閣下。自己做了這麼多年仍相當霉,執着是其中一個主因。
Youareonyourown,就算是DavidWebb的聖誕推介中,也有這樣的聲明。推介後接電郵接電話,本身工作已夠忙,還要應酬這些無償卻有壓力的工作,實在不化算。愈來愈少推介,或寧願介紹一些較少人參與的項目,例如期權,理由之一是為了省卻執手尾的麻煩。筆者是市儈,不是聖人,何況精神上實在負荷不了。
短炒可免則免
核數師辭任,當然是兵家大忌,未必有事,但假若一旦出事,就說怎樣也不可能過得了自己的一關,先走為敬是人之常情,何況基金經理重交代更甚於贏錢。如果閣下有膽識又有內幕,不妨逆市低吸,但一個普通外人便不會這樣大膽。
投資要正路,市面上有過千隻股票,何必執迷於個別公司。二三線估值平,可以有大幅上升的空間,理由是公司管治風險相對高,食得鹹魚便要抵得渴,輸完大不了賭過,輸不起就應該專注炒賣大股。
恒指回升,一度以為食胡,可惜力度仍是差強人意,應升不升也是兵家大忌,但外圍實在勁,港股沒理由看淡。經歷了好幾天大上大落,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應快將出現,不要再做病態賭徒,即市短炒可免則免。
最合適的方法,仍是持有認購期權,限制了風險,不用被即市波幅折磨,可以耐心去等待市況突破。是期權不是窩輪,請不要問買了恒指Call輪如何處理。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