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一致反對C - 左丁山

銀行一致反對C - 左丁山

某啲經紀向散戶硬銷炒金。金管局似乎向銀行硬銷「綜合利率」(CompositeRate),俗稱C,以代替優惠利率(PrimeRate,俗稱P)作為按揭貸款嘅基準。目前銀行借錢畀客仔買樓,利率以P減二,P減二點二五計算,銀行究竟賺到幾多息差,只有銀行自己知,間間銀行都唔同,因彼此成本有異也。渣打嘅P係七點七五,P減二點二五就係五點五厘,滙豐嘅P係七點五,P減二點二五係五點二五厘,係唔係渣打賺多啲呢,未必,因為滙豐嘅儲蓄存款多,資本成本會平一啲。

好嘞,金管局根據銀行提供嘅資料,用唔知乜嘢方程式,用乜嘢加權(Weighting)計算一個C出嚟,今年九月底嘅C就係二點三三厘,並建議銀行按揭貸款,不如用「C加」代替「P減」喎,銀行睬你都儍,如果A銀行採用此方法,十年按揭貸款收C加三,等於六厘,咁咪畀競爭者(其他銀行)知道晒自己嘅資金成本?如果成本上升,要將C調升嘅話,分分鐘俾人質疑。金管局到時如果表示「關注」,問A銀行:「人哋嘅C唔升,點解貴銀行嘅C上升呀,有冇出現問題呀?」A銀行就自招麻煩,有排解畫。
P高於C,係普通常識,按揭高幾多,食水多深,係銀行商業秘密,講出嚟,就冇晒靈活性。銀行界十分團結,在銀行公會達成共識,一於繼續用P,一來係保護利潤,二來係保持靈活性,唔想用電腦計C嚟代替人腦決定P。金管局以中央銀行自居,但在決定利率方面,係冇牙老虎,一來係聯繫滙率關係,二來係港英政府迫銀行界取消利率協議之後,每間銀行都有權決定自己嘅優惠利率。
今年九月底嘅C(據金管局計算)係二點三三厘,一啲教授話銀行食水深,乃不懂實務之言。自由市場中邊個會認為微軟借錢會貴過街頭阿伯㗎?銀行借錢畀大戶,息差係二十、三十點子,如果唔向陳大文收番P減二點二五,銀行分行點樣可以應付貴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