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部長級會議今起在香港舉行,香港警方與各級官員都嚴陣以待,謹防全球化的非政府組織到香港這個全球化的世貿會議示威鬧場。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南韓農民會不會跑來香港作南韓式的激烈示威行動。
筆者卻聯想到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如果這次的世貿部長級會議在中國內地召開,會不會讓人擔心發生嚴重的示威抗議事件?
不用說,人人都知道答案,以中國對入境人士的嚴密控制,以及公安、武警、軍隊的兇狠程度,相信這種全球化的示威活動到了中國就鬧不起來了。來開會的人自然覺得安全自在得多。但這是不是一個好現象?全球化的自由貿易固然使中國的經濟得益,但與這種全球化自由貿易相對應的全球化示威活動卻在中國搞不起來,這說明中國在溶入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中缺了重要一環——在中國進行示威抗議活動的普世人權。
第二件事,是在全球化自由貿易中,因富國的農業補貼政策而受到損害的各國農民都紛紛起而示威抗議,惟有中國的農民受入世之害最深,卻默不作聲,這也與世界各地的反應大異其趣。尤其是世貿部長級會議在中國的領土香港召開,南韓的農民也坐飛機來抗議,反而近在咫尺的中國農民卻默默承受利益受損,這也證明了中國農民在專權政治的統治之下,缺乏政治權利的無告處境。
全球有一億二千五百萬名會員的國際自由工會聯盟(ICFTU),在世貿會議前夕發表報告,指出中國自二○○一年入世以來,百分之七十五農民的實際收入減少;無以維生的農民湧入城市當廉價勞工,使中國變成「血汗工廠」。
中國農民受損與南韓等國的情形一樣,都是由於入世後,受外國的由政府補貼的廉價農產品湧入所害。樂施會日前發表報告作出警告,中國從美國進口廉價棉花,今年將導致中國棉農損失一六.七八億元人民幣,七十二萬人失業。
外國政府對農產品出口予以補貼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爭取農民的選票。中國沒有選舉,毋須爭取農民選票,只能由得農民自生自滅。中國農村破產,農民流入城市,中國每年至少要增加一千萬個非農業職位,才能應付農民轉型。但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有限。
ICFTU表示,中國自○一年入世後,貧富懸殊問題加劇。農民在中國內地的抗議活動受鎮壓,也不能如南韓農民似的來香港示威。
世貿部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使人感慨於中國的政治體制與人權狀況,均與文明世界脫了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