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合難達協議

香港回合難達協議

內地《財經》雜誌分析,經過多輪磋商談判後,世貿會議達成期待中的全面談判模式已不可能。

發達國家拒削補貼

報道引述中國常駐世貿代表孫振宇表示,如果以最簡單的方式概括談判僵持的原因,似乎可歸納為──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大幅度削減農業補貼和改善市場進入方面,缺乏政治意願是問題關鍵。
歐美方面則指摘發展中國家,對開放非農產品及服務市場未做積極貢獻。
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指出,最大的困難是農業,在國際貿易的各個領域中,農產品的扭曲最為嚴重。烏拉圭回合第一次實現將農業納入多邊規則的範圍,把配額等非關稅措施轉化成關稅措施,但卻未能實質削減補貼及關稅;今次多哈談判則要把這些補貼及關稅真正削減下來,困難可想而知。而談判最大的意義,在於推動國際農業貿易政策的改革。
他說農產品框架協議去年7月已達成,協議規定大幅削減農業的3大支柱:出口補貼、扭曲貿易的國內支持及關稅。現在的分歧在於如何落實框架協議確定的原則和目標。
孫振宇表示,由於有坎昆會議失敗的前車之鑑,各成員正盡最大努力保證香港會議不至於完全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