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產的蝦條、薯片等經油炸的零食,部份近日被驗出殘留的鋁含量超標,甚至超過國家標準二至九倍。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顯示,內地居民人均每日飲食的鋁攝入量達三十四毫克,雖然尚未超逾世界衞生組織為成人定下的警戒線,但對兒童來說已是警號,可能會影響兒童的骨骼和智力成長。
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昨日披露,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最近從巿面抽驗二十種銷量較高的膨化食品(口感鬆脆的油炸零食),結果發現七個樣品的鋁殘留量超過國家標準規定。不及格產品包括蝦條、芝士條、豌豆脆等,主要產自福建、上海、天津。
產自津滬 超標2至9倍
而江蘇省南通巿衞生部門近日的抽查,也發現有十一個批次的膨化食品鋁含量超標,其中產自上海台資企業華元公司的「真優味」系列零食,其鋁含量更超過國家標準近九倍。上海巿松江區隨後又抽查庫存的四個批次的膨化食品,發現零食的鋁殘留量也超標三點五倍至四點五倍。根據國家標準規定,食品中鋁的殘留量,每千克不得超過零點一克(一百毫克)。
檢測人員發現,華元公司在生產零食過程中使用了由上海冠永公司製造的「FF1發酵粉」作為膨鬆劑,但這款發酵粉的鋁含量達到百分二點六八,即使食品製造企業按照「FF1發酵粉」上說明書所列出的添加劑量,最終產品的鋁殘留量仍會超標。
專家指,雖然不含鋁膨鬆劑早已研製成功,但因為其成本要較含鋁膨鬆劑高出三至四倍,因此內地多數零食製造企業都選擇使用含鋁膨鬆劑。上海華元公司表示,將會全數回收六十萬包問題零食。
內地居民鋁攝入量偏高
另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在黑龍江、江西、福建等十二個省巿,採集各種主、副食的烹調方法和食譜後進行科學檢測,結果發現有四成食品的鋁含量超標二至九倍。根據世衞的指引,人體每公斤體重每天允許攝入的鋁不能超過一毫克。但這次調查顯示,內地居民人均每天鋁的攝入量為三十四毫克,在成年人來說已屬較高水平。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高俊全表示,鋁超標會影響骨骼的生長,兒童長期攝入鋁更會影響身高和智力發展。
中央電視台/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