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統籌局的調查發現,九成中學有意於改革後的高中課程中開辦中國歷史科、七成希望開辦視覺藝術科,半數欲辦中國文學科。但有教育界人士稱,當局已接納通識科目等為必修高中課程,學校開辦其他科目的空間不大,希望當局因應調查結果,回應學校開科訴求。 記者:翁煜雄
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昨於該局網頁稱,「高中科目課程及評核架構詳細設計」第二輪諮詢,共收到四百六十三所學校回應;整體逾八成滿意首輪諮詢後所作的修訂,如核心科目課時分配、通識教育科單元數目等。
諮詢結果顯示,學校有意開辦的高中科目有十五科,包括四個核心科目。羅范椒芬表明,班數愈多的學校愈有條件開辦更多科目,相反少於二十四班的學校因教師人數少,可開辦的科目有限。
明年初就此作諮詢
大部份學校有意開辦中國歷史科、視覺藝術科及中國文學科,也有約一成半希望開辦音樂科或設計與應用科技科;一成七學校願意讓其他學校學生修讀其提供的課程,以「湊夠」學生人數,保留較冷門科目。逾半學校想開辦「職業導向課程」,當局明年初會就此課程作諮詢。
羅范椒芬說,新的高中科目課程及評估指引將在明年中公布,屆時大學也會公布各學系收生要求。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調查只反映學校單方面意願,因當局已規定部份必修的高中科目如通識教育科等,學校可開更多科目的空間有限。他說,中史及中國文學科能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視覺藝術科則包含廣義藝術,如繪畫、雕刻,可擴闊學生視野,「甚至紅白藍膠袋都可以當藝術研究。」他認為,「既然教統局問學校想開乜嘢科,啲老師咪照實答;我哋𠵱家答咗,教統局應該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