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副市長陸昊這幾天在各大網站很熱門,因為他上周五在通報北京安全生產事故時,痛斥「一些企業漠視外地人生命」,大有一罵成名之勢。
令陸昊大發感慨的緣由是:自今年六月以來,北京市共發生施工人員從腳手架(棚架)墜落事故二十三宗、死亡二十三人,而官方的統計顯示:目前北京六千多個工地上,兩萬多名高空作業人員中,絕大多數為外地人。
死者多為外地民工
腳手架(棚架)殺手第一次受到北京市政府的重視,應該說是一個進步。早在今年夏天,因安裝空調而發生的高空墜落傷亡事故已令市民議論紛紛,關注程度不亞於馬路殺手問題。只是,這類安全事故的傷亡,沒有礦難動輒奪去數十、逾百條生命那樣駭人聽聞,沒有車禍那樣頻密,傳媒偶有報道,當局並未重視。
北京的空調安裝工人據說高峯時有四萬多人,單單國美、蘇寧、大中等幾大電器連鎖店就有三萬人,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安全培訓,政府也沒有相關的指引和監管。安裝空調引發的安全事故,傷亡往往只有一兩人,構不成特大或嚴重事故,有關當局也未必接到報告。誠如陸昊所說,他想開這個安全會議很久了,「只是安全事故統計材料沒有整理出來」。官方統計顯示只有二十三宗腳手架事故,但同事都說,肯定不止這個數,大家都記得《北京青年報》七月份就連着報道過好幾宗。
實際上,解決腳手架安全問題與交通安全問題一樣,不只是漠視外地人生命的問題,也是對政府管治能力的一種考驗。要減少交通安全事故,有待政府交通管理水平、司機的駕車道德與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識的提高;要減少腳手架安全事故,同樣有待政府管理水平、企業或僱主的道德及工人的安全意識的提高。
陳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