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約1年前,我曾在此勸喻那些相反理論的信徒吸納美元,不要再盲目追捧歐元。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是基於當時市場對美元的悲觀情緒高漲,以及投資者大舉沽空美元而持有大量歐元長倉的事實。
今日,情況已截然不同。由於美元過去1年的強勁表現,投資者對美元的看法完全改觀──由極度悲觀變成極度樂觀,甚至對美國龐大的貿赤及經常帳赤字亦視而不見,不再感到憂慮,並認為現時的情況仍可持續下去。結果,去年創紀錄的美元短倉已被破紀錄的美元長倉所取代。
大家看看附圖,便可以清楚見到投資者於去年年底沽空美元的數量是如何眾多,以及今年看好美元的一面倒情況。
根據我的觀察,我發現了投資者必須留意的兩點事實。首先,大家應該清楚,隨着時間過去,一個因國際競爭力下降及過度消費而擁有龐大貿赤和經常帳赤字的國家(例如今日的美國),相對於那些受惠於生產力大幅改善而愈來愈具競爭力的國家(如今日的中國),其貨幣的相對價值必然會下跌。
當然,高經常帳赤字國家短暫地享有強勢貨幣,並非完全不可能的事,尤其是假若它是佔有息差優勢的話。
金價反映美元非強
由於美國存款和債券收益較歐元區的同類型產品為高,美元享有較長期的強勢,自然不足為奇。不過我相信,只要市場發覺美國經濟開始轉弱,認為聯儲局下一步行動不是加息而是減息的話,美元好友便會爭相棄船。而實際上,我們現時已抵達這個十字路口,因為近期有部份美國數據已傳遞了美國經濟正在轉弱的訊息。
第二點我提出需要大家考慮的是,我們要為美元轉弱甚或一蹶不振的定義劃好界線。因為美元兌一些其他紙貨幣如歐元、日圓或人民幣的相對價值,跌幅也許並不太明顯,但若以金價作為衡量單位,美元實際上已錄得相當大的跌幅。
美元資產切勿沾手
自從踏入2005年以來,以美元為單位的金價已上升了接近20%,由年初1月時的每盎斯約430美元升至近日的每盎斯約520美元,升幅已有20%之多。
正如我在對上數篇文章中指出,相對於所有貴金屬的價格,我預期美元和美股杜指的價值會持續下降。
因此,我的建議相當清楚,投資者若想趨吉避凶,便必須把握每一次調整機會增持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同時避免沾手美元、美股甚或是美債。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