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會:辦世貿,得甚麼?

三十會:辦世貿,得甚麼?

世貿部長級會議或許說不上是「萬眾期待」的「盛事」,但各界起碼「嚴陣以待」。每次會議,大眾對談判內容及結論都不甚了了,但印象最深的必是一幕幕暴力示威和人命傷亡的景象,政府高度重視保安理所當然。
世界大小城市對於國際活動主辦權的爭奪日趨激烈。香港曾經嘗試申辦亞運,回歸前也有人提議舉行世界博覽會,還有每年大大小小的論壇和會議。
還記得93年到北京旅遊,街頭處處都掛有「開放的中國盼奧運」橫額──當年北京申辦的是2000年的一屆,最後關頭敗於悉尼手下,如今中國終可在08年得償宿願。很多人認定東京於64年主辦奧運,標誌了日本的戰後重生及起飛;92年奧運則把巴塞隆拿從歐洲二線推往一流城市水平;84年洛杉磯及2000年悉尼奧運則是重大商業成功。可是每個成功例子旁邊也有失敗的噩夢,如72年慕尼黑和96年亞特蘭大的恐怖襲擊,74年蒙特利爾的經濟在奧運後持續低迷,98年有鹽湖城的賄賂醜聞等。
至少奧運屬於全球盛事,各界注視程度仍算極高。剛在澳門閉幕的東亞運動會,不獨成本大大超出預算,大國只派出很多二三線選手,而小「國」如港澳在一些只有2、3個隊伍參賽的項目爭獎牌,澳門政府則要動員學生充當臨時觀眾。我眼前又浮現當日香港代表團成功申辦東亞運動會的興奮樣子。噢,還有香港人引以為榮的「馬術」……
世貿會議舉行期間,不少香港人的正常生活──上班、上學、消閒──都會受直接影響,更有消息指一些不好惹的專業暴力示威者會乘機發難。冒着種種麻煩及危險,難道就是為了一句「香港做得到」?
假如要向外推廣香港,似乎有其他「安全」一點的方法,例如新西蘭便憑一齣(或三齣?)《魔戒》一躍成為人人都必須一遊的景點。
www.30sGroup.org
王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