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僅夠上學期 團體促實報實銷<br>綜援學生雜費津貼不敷支

75%僅夠上學期 團體促實報實銷
綜援學生雜費津貼不敷支

【本報訊】反對削減綜援聯會的一項調查發現,社會福利署對綜援家庭學生發放的學校雜費劃一津貼金額難以應付整學年開支,超過六成五的學生在上學期未結束前,已出現金額不敷應用的情況;七成五的學生只能繳交上學期的費用。負責調查的團體建議社署對超支項目採實報實銷,及提高申請程序的透明度。 記者:黃嘉寶

聯會於今年八至十一月期間,訪問一百零七名由幼小至高中不同年級領取綜援的學生,了解他們學校費用的開支情況。結果發現,愈高年級超支情況愈嚴重,近八成的高中生在上學期未結束前已出現津貼金額不敷應用,就算是有餘額亦難以應付下學期的開支。

65%沒打流感疫苗

調查又發現,受訪學生的家長為節省額外開支,近六成五的家長沒讓子女參加牙科保健及流感疫苗注射計劃;三成五因此不參加學校硬性規定的活動;四成的學生沒錢購買學習上的輔助用具。大部份家長指社署發放的劃一津貼金額,多年沒有調整,促請政府重新檢討整體綜援機制。聯會發言人則建議社署對超支項目採取實報實銷方法。
聯會又指社署雖然有一項新措施,為綜援學生提供以二百一十元為上限的增發津貼等,但申請條件透明度低,曾有十二個家庭申請,一個也不成功。
阿美有兩名就讀中五女兒及小六兒子,社署的劃一津貼金,兒子現只餘下五百元用來應付下學期的開支,女兒更只二百元,為求節省,十五分鐘車程都要行路,連買衣服都要買大兩個碼。她稱,試過為兒子申請眼鏡費,卻遭社署職員指其貪心,又要遞交三間眼鏡店的報價單才可申請。另一名綜援家庭阿麗的女兒則因沒錢而被同學歧視,「啲朋友仔訂場打羽毛球都唔會預埋你,話你無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