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加州黑比諾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北加州黑比諾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認識一位新朋友,他說自己對智利酒有偏見,絕不願意試智利酒。聽了以為他又是只肯飲法國酒,認為只有法國才能造出好酒的人。後來他又說除了法國酒,他也喜歡澳洲酒,這話就引起我的興趣了!
我問他為甚麼澳洲酒能得到他的青眼,他說是因為有親戚移民澳洲,他前往澳洲時親戚請他飲了些好酒,他最喜歡的,自然是人稱澳洲酒王級的HenschkeHillofGrace。我又問,為甚麼肯試澳洲酒,卻未試就判定智利酒不堪飲用呢?他想了想自然答不上來。後來說下次也不妨一試。
這真是很普遍的,很多人迷信只有某國能造好酒,其實,天下間適宜種葡萄釀酒的地方很多。目前資訊發達、科技先進,新興產區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釀出古老產區窮二百年經驗才釀出的高水平的酒。所以,在試酒會上新世界酒擊敗舊世界名酒是絕不出奇的,並不足以證明新世界酒好過舊世界。新世界酒絕大部份是短途好手,像賽馬只能跑一千二百公尺(在起首的五年非常好飲)!舊世界的佳釀卻是長途馬,跑三千二百公尺(要在二十年後才漸入佳境)。

我這裏不是要為智利酒或新世界酒說話,也不是要為舊世界酒平反。飲食的好處是不必講求專一、忠貞,可以奉旨「花心」。不過,我們的歷史包袱太重了,連飲一杯酒也講究「效忠對象」──白酒非布根地不飲,紅酒只飲波爾多五大,香檳只飲Krug和Dom……那就錯過了很多生活中的驚喜。我不是嘲諷人,自己也常不自覺的排斥新地區新品牌的酒,如人體免疫系統排斥外來組織,但如果能放開懷抱,平心靜氣一試,往往就會發現新天地。
常以為加州只有南部聖巴巴拉才能造出好的黑比諾,那天Duckhorn的莊主瑪嘉烈托人送來一瓶她在安達遜谷的新生嬰兒:MigrationPinotNoir,我本以為又是那種豐厚濃重的產品,開來一試才發現是那麼典雅嫵媚,芬香柔和。急急打開地圖,才曉得原來加州北部也有一個極涼氣候的產區。唉,對加州酒的認識,真是太淺薄了。
我很喜歡這瓶酒的酒標,記起了北雁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