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會議取成果<br>溫室氣體協議跨越2012年

氣候會議取成果
溫室氣體協議跨越2012年

加拿大蒙特利爾的聯合國氣候會議經過兩周的爭論,前晚進行了通宵馬拉松談判,終於在昨天打破兩周的僵局,與會的環境部長同意對二○一二年之後的溫室氣體排放計劃進行正式會談,而《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也會與美國展開長遠對話,令全球遏止溫室氣體的行動能夠得以延續下去。

聯合國氣候改變秘書長金利在與會者達成「雙軌並行」協議後說:「這是聯合國氣候會議歷來最有成果的一次會議,協議為氣候轉變訂立了未來行動方向。」環保分子開心得擁抱歡呼,有的更開心得流淚。

雙軌並行延續各國會談

與會者今次達成歷史性協議是非常重要,因為《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從二○○八年到二○一二年間,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到比一九九○年的水平少百分五點二,但二○一二年後卻沒有提及,很多人擔心承擔期屆滿後,整個協議就拉倒,因此今次會議是討論二○一二年後的承擔問題。
今次各方達成協議,全靠採取「雙軌並行」的彈性手法,即《京都議定書》一百五十七個締約國就二○一二年後進一步限制廢氣排放較具體計劃,達成不設限制的談判協議同時,締約國還與退出《京都議定書》並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美國展開談判,結果游說到美國就長遠削減溫室氣體一事進行「對話」。

打破布殊環保孤立主義

今次協議的重要性是為《京都議定書》締約國與美國對二○一二年後削減溫室氣體的對話建立橋樑,雖沒訂明任何約束力義務或特定目標,但至少打破了喬治布殊政府在這問題上的孤立主義,環保人士和締約國都寄望美國在○九年喬治布殊下台後重返《京都議定書》。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前天親到會場發言,直指喬治布殊指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破壞經濟的說法「非常錯誤」,並指出環保的技術其實可振興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又指美國佔世界百分四人口,排放的溫室氣體卻佔全球四分一,是全球暖化的「頭號禍首」,博得全場熱烈掌聲。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