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月二十日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誕辰九十周年。前一陣子曾傳說要大張旗鼓隆重紀念,實際上只是在十八日舉行了一個很低調的紀念座談會,溫家寶出席,曾慶紅講話,胡錦濤正在韓國釜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未能參加紀念座談會。
個中原因,非我們外人所能妄加猜測。官方新出版的《胡耀邦傳》只寫到一九七六年,那只是胡耀邦輝煌政治生涯的前奏而已,他真正對中國的命運產生影響是在這之後,支援真理標準討論,為一系列冤假錯案平反,當總書記然後被迫辭職。而他於八九年四月十五日的忽然去世,更是那年風暴的直接導火線。蓋棺十六年,尚難定論,傳記的後半部也只能留待他年續寫。
香港時代國際出版公司的「九思實錄書系」適時出版了《胡耀邦年譜資料長編》,雖然只是悉數收錄了公開的文字資料,但對胡耀邦一生,尤其是晚年在「絕嶺最高層」風雲變幻中的處境遭遇,卻反映得比較清楚。一九八七年一月初,胡耀邦提出辭職後,曾有薄一波主持一個「民主生活會」,參加者二三十人,胡耀邦先做檢查後,余秋里第一個發言,嚴厲批評胡耀邦;接着鄧力群精心準備後連着兩天講了五六個小時,主要的是批評胡耀邦反精神污染和自由化不力;姚依林也批評胡耀邦不懂經濟。喬石、胡啓立、趙紫陽都發了言。五天的會,讓胡耀邦傷心之極,「走出會場坐在臺階上失聲痛哭起來」。
有人認為,鄧小平讓胡耀邦辭職是壯士斷腕,他老人家的心思非我們常人所能理解。但《年譜資料長編》中有李銳講的一段話,或許能窺見一二。關於鄧小平全退半退的問題,胡耀邦曾與鄧小平私下交換過意見,鄧小平後來問萬里:為甚麼讓我退?萬里說:也許是失言。鄧說不是,是要取而代之。
嗚呼,一部二十四史,無非就是「取而代之」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