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文化博物館將於本月二十一日至明年三月十九日舉行《絲路珍寶——新疆文物大展》,備受矚目的展品——千年古屍「樓蘭女子」及「扎滾魯克男子」及一具人頭木肢體的木屍已於上周三運抵本港,康文署表示,為屍體特製玻璃罩及密封展櫃,又要投保,整項節目的開支達三百萬元。 記者:黃嘉寶
康文署總館長(文物修復)陳承緯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在運送過程中,以玻璃罩盛載屍體及於罩上安裝了震盪感應器,避免屍體受到破壞,另外,又花了數天時間監測屍體釋出氣體的改變,水份平均低於標準,顯示屍體沒有受潮等影響。
文物展耗費三百萬
他又說,由於文物原先存放地新疆的氣候較乾燥,本港的濕度及溫度均會影響屍體及其他文物的狀況,因此放置屍體的密封展櫃的相對濕度會調節至百分之三十五,又會於室內安裝無線電感應器材,紀錄濕度及溫度的變化,並由實驗室控制員進行監控;其餘過半文物亦會放置於相對濕度只有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的貯存箱;部份文物則只會放置防潮珠,至於現場相對濕度則會維持於百分之四十五。
除了兩具古屍,亦會展出一具於○三年在羅布泊小河墓地出土的木屍,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明基全昨表示,木屍可大致分為上下兩截,上截是死者的頭部,下截的身體則由木材造成,他解釋,古人出外通商,死後未必有親人、朋友能及時將屍體運回故鄉,因此他們便將死者的頭部妥為保存,回到家鄉後以樹木製成身軀,並舉行葬禮。
他又說,展品共有一百一十五組,全部由新疆文物區從新疆各地的博物館、考古所和文物單位徵集而來。此外,整項節目耗費三百多萬元,包括特製的密封展櫃、保險及運載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