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額500億 中小企歎門檻偏高<br>內地大幅增加對台商貸款

總額500億 中小企歎門檻偏高
內地大幅增加對台商貸款

為解決內地的台商,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內地對台商的貸款額將由三百億元(人民幣.下同)加碼至五百億元,並放寬貸款條件。但香港台灣工商協會常務董事陳自創對記者稱,由於貸款的門檻依然偏高,恐中小企業的台商難於受惠。

國家開發銀行副總經理賈曉軍表示,在新措施下,台商只要提供出口信用狀(LC)、已簽訂的合同與應收帳款等流動資金財產,都能做為抵押。同時,由其他企業、個人做擔保的擔保貸款,該行亦會接受。貸款對象主要是支持台資中小企業和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

資產在台灣難作擔保

台商的貸款,由申請、審批到確認,需時約一個月。台商在申請貸款時,應先向投資所在地的台辦提出申請,由當地台辦審核是否真正具有「台商身份」,然後再交由當地的開發銀行分行審核。三千萬元以上的貸款,須交由開發行總行審批,三千萬元以下則可由地方分行審批,但貸款的具體細節將在稍後正式對外公布。
陳自創表示,內地的五百億貸款對融資需求極為迫切的數萬家大陸台商而言,無疑是「及時雨」,但能否具體落實?後續發展仍有待關注。他稱,內地的台商,特別是中小企業,因經常無法提供融資保證人及在擔保品不足的情況下,難以取得貸款。這是由於許多台商的資產均在台灣,內地的銀行與台灣沒有直接的業務往來,不接受此擔保品等情況下,而現階段內地貸款政策的關鍵,還是要台商提供足夠的擔保品,以使台商「根留」內地。
他續說,受內地宏觀調控措施影響,近年許多台商轉向香港台資銀行或台資財務公司求援,即使貸款利率較高,但由於要求的融資擔保品較少,短期借貸周轉較為方便,令十多家的香港台資銀行、或台資財務公司平均獲利貢獻高達逾三成。
今年九月,內地宣布將對台商提供三百億元的開發性貸款方案,但這筆貸款的規模最終將加碼至五百億元。
台灣《聯合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