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近四年染上經老鼠傳播疾病人數有上升趨勢,當中能致命的叢林斑疹傷寒,至今年十一月已有二十八人感染,四年間上升超過三倍,當中大部份患者都曾到過郊外。食物環境衞生署昨日起展開○六年滅鼠運動,主要針對鄉郊及遠足地方,另推行「無鼠小區」試點計劃,期望鼠患參考指數降至低於百分之二。 記者:黃慧珊、黎國剛
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何玉賢表示,感染叢林斑疹傷寒的患者會有發燒、頭痛及傷口潰瘍等病徵,「一般打抗生素就會好快好番,但係嚴重嘅可以致命。」衞生署表示,九二年本港便有一名六旬老翁因該病致死。
疑與時興行山有關
何玉賢表示,感染個案上升,「可能同愈來愈多人行山有關。」因老鼠及寄生在其身上的恙蟎多出沒於叢林,「嗰啲恙蟎會匿喺啲草尖上面,啲人行過就會黐住啲衫。」若被受感染的恙蟎叮咬,便會染上叢林斑疹傷寒,他建議市民遠足時盡量使用行人徑,避免走近或將衣物掛在叢林。
食環署參考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做法,昨日起推行「無鼠小區」試點計劃,在本港六個試點,包括石澳村、茶果嶺村、牛皮沙村、將軍澳村、新墟村、三棟屋村及海霸村的部份民居及外圍,長期放置鼠餌盒。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袁銘志表示,「我哋以往滅完鼠就會撤退,今次會長期咁放,防止外來老鼠入侵已經滅鼠嘅地區。」
袁說,本港鼠患參考指數已由○○年的百分之十六,下降至現時的百分之四點六,雖然現時指數比去年上升百分之零點五,但他仍對滅鼠工作充滿信心,「希望(指數)做到低過百分之二。」
茶果嶺村鼠患嚴重
本報記者昨午到茶果嶺村視察,該村的鼠患參考指數最高,達百分之二十。食環署已經派員在村內安裝鼠餌盒,但記者發現村內環境衞生欠佳,草叢不時可見膠樽及垃圾,附近垃圾站也不時傳來臭味。
居住茶果嶺村超過二十年的士多店老闆吳太表示,該處鼠患嚴重,過去她不時看見她飼養的五隻貓啣着死老鼠。
吳太又稱,過去不多見當局有派員到來滅鼠,希望今次計劃可有助改善村內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