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估計,中國的信用卡市場在07年後將會高速增長,發卡量及簽帳額每年可望上升60%至80%。不過,組織亦指出,現時在中國流通的真正信用卡只有數百萬張,即使外資銀行近年透過合作發卡的方式,爭先進入中國的信用卡市場,未必受惠於「先行者優勢」而成功掘到第一桶金。
【本報訊】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副總裁暨大中華區副總經理張懷堅說,合作性發行信用卡雖見成效,但中國的信用卡市場仍未成熟,超過九成銀行卡也是扣帳卡,加上銀行一般並不徵收年費,因此這些合作項目未必錄得盈利。現時合作發卡的中、外資夥伴包括滙豐與交行、花旗與浦發、美國運通與工行等。
免年費先行者未必受惠
現時萬事達卡在內地的流通量有200萬張,大部份是人民幣信用卡。香港區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止,萬事達卡的流通量為532萬張,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8.6%。
第3季萬事達卡在香港的整體消費額(簽帳及現金透支)共有25.1億美元(約196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8.4%。展望全年,張懷堅預計整體消費額會有100億美元(780億港元),按年增長17%。
不滿意港增長幅度
不過,他坦言,對這個增幅並不感到滿意,但對中國市場寄望甚高。
過去兩三年,本港銀行受個人破產問題困擾,張懷堅說,信用卡應收帳、以至私人貸款幾乎無甚增長,現時銀行發展信用卡業務,兩三年時間亦未必能回本,因此萬事達卡未來會針對高端客戶。
現時本港逾500萬張萬事達卡中,其中41萬至42萬張屬白金卡、或針對高資產凈值客戶的信用卡。
第三季每張白金卡的消費額超過150美元,較普通卡的100美元高三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