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見步行步」,奇軍突起,矛頭直指二○○七年普選,不必等到二○一二年,一場決戰勢必提早爆發。
對於中國政府,頭痛的不止是「要不要設立普選時間表」的問題,更是「如何看待陳方安生挑戰特首寶座」的問題。兩件事攪糊在一起,如果取陳太可以捨普選,則中方未必絕不會考慮,問題是「手袋黨」攔腰殺出高呼「忠方擁陳」,「手袋黨」成為陳太班底核心,不一定是四十五條,更不會是泛民主派,驚呼「騎劫一二四」的,是泛民主派中人,陳太怎可以號令泛民主派一起接受招安,令中國政府○七換馬,棄曾而取陳呢?
局勢複雜多變,因為陳太出巡,決不是個人的情感衝動,而是據《壹週刊》引述,在十二月四日之前,陳太收到了「重要訊息」。此一「重要訊息」來自何處?估計決不會來自白宮或唐寧街,否則陳太決不會透露半點端倪,最有可能是來自北京。
此一「天外訊息」,即隱藏了事件的密碼。如果提供訊息的來源是香港的北方,則事態之複雜,顯示香港的民主政制發展問題已經捲入了北京的權力棋局之中。除非針對這一點,中國政府很難出來消毒,像「二○一七年普選時間表毫無根據」一樣,由中國官方發言人出面,斬釘截鐵宣布:陳太當特首的任何可行性,中國政府絕不考慮,陳太收到的「訊息」,不知來自哪一方,但肯定不來自中國。
一日不澄清「訊息論」,則曾蔭權的權威即一天比一天萎縮,泛民主派、手袋黨、民意即將繼續支持陳太,成為「伊人不出,如蒼生何」之勢,則「許五方案」不會通過、曾蔭權立時「跛腳」,親中派樂得牆倒眾人推,曾某如果有臉,則死皮賴活拖到○七年下台,如果還有點志氣,則應主動以「長期咳嗽、健康欠佳」理由請辭。
在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這種博弈很易解決,因為一切以民意為依歸,民意就是最大的仲裁。然而在一個「偽議會民主社會」,鳥籠之外,尚有歷史宮幃的陰影,但終究今日是二○○五年,號稱「以民為本」,民意兩字,中方又不能不完全不顧。
所以今日特區問題之複雜,比五十萬人大遊行後更難纏十倍,除非真的發展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