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般醫生都會建議心臟病人降低膽固醇,但美國有研究指出,增加「好」膽固醇可有效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及減低心臟病發機會。
動脈變硬潛伏期長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助理教授陳偉康表示,低密度脂蛋白(即「壞」膽固醇)積聚後,會引致動脈粥樣硬化,但高密度脂蛋白(即「好」膽固醇),卻能有效將「壞」膽固醇清除及排出體外。據美國心臟學會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將緩釋性煙酸製劑混合他汀類藥物使用,能提升約百分之二十四的「好」膽固醇,能阻止及清除動脈粥樣硬化,使心臟病患者減少百分之六十復發風險。
陳偉康指出,動脈變硬及收窄是緩慢而漸進的,潛伏期由十幾年至六十年不等,「呢種病係慢慢積埋嘅,病人可能幾十年都冇事,但會突然間心臟病發。」故他建議高危人士如煙民、家族遺傳、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等定期身體檢查。
他透露,該種藥物會使約百分之十的病人有臉孔發熱及發脹的副作用,但會隨着時間慢慢減退。現時本港已引入該項治療法,但仍在初步試驗階段,部份私家診所現已採用,每月用量約需三百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