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集團預期稅前經營溢利表現,與市場預測接近,即較去年增長兩成。另外,該集團亦宣布與FlemingFamily&PartnersLtd(下稱FF&P)達成策略性夥伴協議,渣打斥6.03億元收購其兩成權益,並以發行新股方式支付。
【本報訊】渣打集團(2888)進行年結前業務狀況滙報,集團財務董事冼柏德(PeterSands)表示,渣打在扣除一次過項目及商譽減值後,05年度稅前經營溢利(OPBT),料與市場預測水平接近。證券界按上述基準對集團今年度OPBT平均預測為26.75億美元(208.65億元),即較去年增長19.8%。渣打於年初斥巨資購入的渣打第一銀行,亦將首次在集團年度業績中反映貢獻。
6億購FF&P兩成權益
另外,渣打宣布斥資4500萬英鎊(6.03億元),購入歐洲私人財富管理公司FF&P的20%權益,雙方並成立策略性夥伴關係,將FF&P之業務擴展至亞洲及中東地區。渣打將主要以發行每股面值0.5美元之普通股支付,餘額以現金代償。渣打購入的FF&P股份,截至今年3月底帳面值為150萬英鎊(2000萬元),換言之,渣打的作價,相當於帳面值30倍。
期內集團的個人銀行及商業銀行基礎業務,保持蓬勃增長動力,冼柏德預期渣打全年業績將表現強勁;個人銀行方面,以馬來西亞、中東、亞太其他地區、南亞及非洲尤為出色,收入及資產料錄得雙位數增長,商業銀行的客戶收入,表現持續強勁,金融機構、環球及本地企業客戶均有高雙位數增長,本身帳戶按年表現則平穩,惟下半年可能不及上半年理想。
港區收入增長理想
對集團稅前盈利貢獻比率達三成的香港區,個人銀行業務的資產水平雖大致平穩,但收入增長有「令人鼓舞」的表現,冼柏德指出,當息率上升,基本上各個市場與資產有關的產品(如按揭貸款),將面對息差壓力,但負債產品(如存款及現金管理)的息差則會改善,對渣打香港而言,按揭業務受同業拆息及最優惠利率息差的影響,大致表現「中性」。
鑑於津巴布韋的經濟轉壞,通脹飆升,渣打已於首3季就過度通脹撥出6000萬美元減值支出,估計年內將再撥4000萬美元,這將對集團在非洲表現構成影響;台灣方面,個人銀行的無抵貸款市場亦轉壞,渣打已採取風險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