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線電視電影台重看《天下無賊》,依然覺得好看。這是馮小剛電影作品中,攝影和剪接最講究的一部。上一次碰到劉德華,說起他在電影裏的普通話對白,大部份都是現場收音,只有個別字眼的發音有了差錯,才找配音演員仿着他的聲音,一字一句配了插進去的,工夫用得不少,製作認真。
馮小剛的電影,總是借着紛亂的世道說事兒,每次都有個主題,《天下無賊》就是借了一個盜賊如毛的環境,來說一個希望天下無賊的理想。
有個北京司機跟我說,北京的公共汽車上盜賊如毛,市民坐公共汽車而沒有被人扒過錢包,就像在北京騎自行車的人沒有丟過自行車一樣罕見。
聽起來,在中國真有一支盜賊大軍,大搶小偷,無日無之。那已是一門專業,多少人靠之吃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天下無賊」就跟「共產主義」一樣,都只能是美好的難以實現的理想。相信這個理想的,只有《天下無賊》電影裏那個憨直的鄉下青年,他的名字最點題,叫「儍根」。
只要有人的地方,必定有賊。這賊分兩種,一種是在現實中做賊,一種是在心裏做賊,兩樣加起來,一攤分,其實天下皆賊,人人有份,你我都脫不了干係。
於是就要防賊。防賊需要一道大門。實際的大門,把賊擋在外面,心靈的大門,把賊關在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