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將為行政總裁一職的八名候選人進行面試,當中本港及海外應徵者各佔一半,其中除現任醫管局高層外,更有來自英國負責國民醫療保健系統的管理層。消息人士形容今次是本地與海外醫療管理人員之爭,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聘用海外人士「好壞參半」。 記者:梁洵瑜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昨日視察瑪嘉烈醫院全新擴建的急症室後說,醫管局行政總裁人選已從一百一十多人中篩選至只餘八人,包括本地及外籍人士。他透露,本月底就會敲定及公布新的行政總監是誰。至於薪酬則會依照過去的標準,並視乎人選資歷及經驗等作出調整。
或會帶來新思維
據了解,八名候選人包括四名本地人士及四名海外人士,本地應徵者包括醫管局新界東行政總裁馮康和醫管局專業事務及運作總監張偉麟;至於海外應徵者則包括美國及英國醫療管理專才,當中有來自英國、管理當地國民衞生服務的分區頭目。
有關人士陸逐接受面試,並由醫管局主席胡定旭、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和醫管局職員委員會成員接見。雖然醫管局的聘書中列明未來行政總裁人選,最好懂得廣東話,但並非必要條件,故有消息認為不排除政府喜用外地人士,為多年來無法改善士氣及財赤的醫管局帶來新思維。
立法會議員兼醫管局董事局成員郭家麒說,聘請海外人士好壞參半,雖然可以換來新氣象,但因海外人士始終不太了解本地醫療政策及市民要求,適應期較長,若要進行醫療改革較難上手。
在候選人中包括來自英國國民保健醫療系統的管理層,郭家麒說,英國把全國醫療服務分開多區,每分區的頭目要處理逾百億港元的醫療服務開支,與管理本港醫管局規模相若,但英國醫療全部政府負擔,沒有私營服務,對於本港有公私營醫療服務,現時並要加強公私營合作來說,候選人要面對處理的難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