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經過上周急升後,本周初又回復跌勢。回顧恒指由約14200點開始的升浪,幾乎每次急升後都會出現三數日整固,經過一輪健康的調整後再開展新一輪衝刺,故此,看好上升趨勢可延續的投資者,應把握每次調整機會入市吸納。
目前建議的入市策略有兩個,其一是可以等候恒指回落至15000點附近,才買入較長期的貼價認購證,並因應本身的風險承受程度,訂立止蝕位。這策略的好處是可以在等候大市調整完成的過程中,避免時間值損耗太多;第二種方法是等候大市突破15200點再追入,並揀選爆炸力較強的輕微價外至價外證(約5%-10%),希望在新一輪升浪中博取較高回報。
本周一建設銀行(939)相關的24隻窩輪首日掛牌,可惜建行出現獲利回吐而下跌2.9%。建行當日交投相當活躍,總成交金額達11.9億元,為當日股份成交量及成交金額最多的股份。建行新輪首日上市成交近2.4億元,佔全日股證成交6.86%,成交僅次於恒指輪。
相比起交通銀行(3328)今年8月8日「九輪齊發」首日股份成交額14億元,以及窩輪總成交達15.5億份,成交額達6億元,雖然周一建行股份及新輪成交活躍,但表現就遜色得多。交行當日股價急升6.4%,並且以接近全日高位報收,表現明顯較建行優勝。所以投資者切勿完全根據往績來作預測,因交行的前車可鑑而認為窩輪上市日正股必然會上升。
筆者多次強調,發行商是在賣出窩輪後,才買入正股或其他產品作對沖,做法較為被動,而市場內非只得窩輪發行人為唯一參與者,很多不同的基金,其對沖活動對大市的影響便大得多。
個別輪引伸波幅急跌
投資者在分析窩輪條款之餘,對當中引伸波幅的變化亦要多加留意。周一建行24隻新輪中,部份收市價較發行價出現多達50%以上跌幅,除了受到正股股價向下影響之外,很大程度是由於窩輪的引伸波幅出現較大跌幅。其中有兩隻中長期輕微價外證,引伸波幅就由發行時約38%跌至約30%,另兩隻中長期輕微價外證的引伸波幅則由約47%跌至30%-35%。何以個別窩輪的引伸波幅出現這麼大的改變?投資者不能不提高警惕,或向相關發行人查詢,以保障本身的利益。
不過當日並不是所有建行新輪的引伸波幅都大幅回落,部份跌幅不足1%,例如法興的認購證9971及認沽證9973便僅微跌不足一個波幅點。無疑建行周一股價全日的上下波動約5%,與之前29個交易日相比,屬偏高的一日,但亦不應促使其窩輪引伸波幅出現這樣大的變化。
箇中原因,涉及了不同發行人對股價波幅的預估、對沖方法及定價模式的差異。事實上,正是由於建行可供參考的股價往績實在太少,發行人在新輪定價時便容易出現較大分歧。然而,在新輪上市後如何調節引伸波幅,就牽涉到發行人的一貫手法。為保障本身利益,投資者可以做的,就是根據發行人往績表現作出評估,並且選擇引伸波幅一向較穩定的發行人。
這亦是筆者上周指出,揀選建行窩輪不一定要選引伸波幅最平,而應選擇市場平均水平以及具有信譽發行人的理由所在。投資者可比較最近交銀及神華(1088)相關新輪上市至今股證價格及引伸波幅表現,從而對發行人作出一個較中肯的評價。
李錦
法興證券衍生工具部高級副總裁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李錦是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