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療服務改革討論文件「創設健康未來」諮詢公眾三個月後,政府收到六百份書面回應及部份中產人士的反應,發現大部份意見批評文件未有提及財務安排,市民難以作出支持或不支持服務模式改革的意見,不少中產更批評未來公營醫療服務主要照顧低收入人士,對已支付薪俸稅的中產人士不公平。 記者:梁洵瑜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的健康與醫療諮詢委員會於七月時推出創設健康未來討論文件,為本港未來的社區基層、第二層醫院服務及第三層的先進及重病醫療服務作出提議,由家庭醫學作為基層醫療,公立醫院服務集中照顧低收入、急症及重病等病人。
諮詢期收600份回應
政府的諮詢期在十月底結束,收到六百份書面回應,當中一百三十份為團體發出。
此外,為收集中產人士的意見,該局在民政事務局網站上設立討論區,收集了七十七個留言。另有二千人簽名反對關閉律敦治醫院急症室,該局會把之另外處理。
批評沒交代財務安排
回應的意見中,主流同意現時要作出醫療服務檢討,但批評文件不全面,沒有交代建議服務模式的財務安排,在缺乏財務數據下難以表達對服務改革支持與否,但不少人同意家庭醫學作為基層醫療,但質疑現時是否有足夠的家庭醫生,要求政府建立家庭醫生服務質素的水平,以及改善公私營醫療紀錄的銜接。
衞福局的文件指出,該局會研究外判普通科門診可行方案,並建議轉介機制,把病情穩定的專科門診病人轉介到私家醫生。
至於在民政事務局網頁上收集的中產之聲,則主要批評中產已支付薪俸稅,政府卻減少他們使用醫療服務是不公平,認為中產也應獲得公營醫療服務,並指改革後無可避免會增加他們的財政負擔,擔心一旦患上大病會用盡財產。
予購保險者稅務優惠
部份意見支持以醫療保險作融資方法,但強調政府要監察保險業;並認為政府應向一些購買醫療保險及採用私家醫院服務的市民,給予稅務優惠。
部份中產人士持用者付款原則,同意可以略為增加收費,但要設下安全網及醫療費用應佔市民收入或資產訂下一個比例。
部份留言的中產稱,現時急症室及救護車服務有被濫用,故可增加收費;更應收緊非本地居民使用醫療服務,減少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