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國際大鱷擇肥而噬

投資學堂:國際大鱷擇肥而噬

上回講到部份機構投資者,可能基於年初至今的表現平平,需在12月作最後衝刺,根據CNN的資料顯示,反映對沖基金表現的指標CSFB/TremontHedgeFundIndex,由年初至今年11月底,回報僅得4.36%。同時,在今年10月,以投資/投機股份為主的對沖基金更平均錄得1.55%的倒退。
在此情況下,筆者估計那些在今年表現不濟的對沖基金及傳統基金,相信會趁12月最後機會,追回一些早前的「失分」,故近日的炒風可能很短暫。隨着英國的大型對沖基金TCI先後在市場吸納了大約18%領匯(823)股份後,市場開始揣測TCI會否逐步向領匯的管理層施壓。有人更猜測,國際大型對沖基金會否亦狙擊其他快將在本港上市的房地產基金?
筆者覺得,對沖基金可能會向領匯的管理層施壓,甚至狙擊領匯,但對沖基金狙擊其他私營機構推出的房地產基金之可能性則不大,主要原因是對沖基金向某些公司發動狙擊,當然是有利可圖才會這樣做,假若該房地產基金的定價已全部反映,甚至超越其合理值,則對沖基金即使狙擊,甚至私有化後「拆骨」出售,分分鐘可能「得不償失」,對沖基金怎會這麼蠢!

領匯背景特殊正合胃口
由於領匯是將港府原先擁有的180多個商場等物業,由公營轉變為私營而來的房地產基金,在公營轉為私營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偏差及錯漏,例如領匯的資產估值,可能未真正反映其合理價值。再者,相對其他房地產基金,領匯的管理架構亦可能太過臃腫,成本過高等等。此外,由公營轉為私營的過程,甚至「可能」存在着一些法律漏洞,讓國際大鱷有機可乘。
可是綜觀由個別地產公司推出的房地產基金,這些地產商一向是賣樓高手,在計算資產價值方面更是高手中的高手。你猜它們在推出房地產基金時,又會否有計錯價,甚至有偏低的情況出現呢?至於在成本控制方面更是控制得極之嚴謹,故很多在領匯「可能」出現的問題,基本上在這些由地產公司推出的房地產基金發生的機會不大,對沖基金又哪有空來狙擊他們?正如樓神賣樓時又有幾何會蝕讓?
筆者感到,吸納由樓神負責推出的房地產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與投資他早前推出的樓盤,在性質上頗為相似,早前買了「樓花」的朋友,當中能獲利的好像不太多。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本港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