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應市 掛藍標籤 銷情不俗<br>首批優質魚售價貴一成

正式應市 掛藍標籤 銷情不俗
首批優質魚售價貴一成

【本報訊】漁農自然護理署今年中推動「優質養魚場計劃」以來,首批八百五十斤通過衞生及品質測試的黃𩶘䱽、青斑及烏頭昨日起正式應市,市民可憑魚身掛有的藍色標籤,識別這些優質魚,但售價較普通魚貴約一成。部份市民表示,對優質魚有信心,「貴啲都會買」;有魚販說,首日銷情不俗。 記者:黎國剛

昨午起開始在超市及街市有售的首批來自優質養魚場的魚類,約共四百斤海魚和四百五十斤淡水魚,包括黃𩶘䱽、青斑及烏頭三類品種。這些優質魚均需通過藥物殘餘、大腸桿菌及霍亂弧菌的測試,沒有超標才可推出市場。

「試吓係咪好食啲」

其中在香港仔,百佳超級市場昨日中午後已經有附上優質標籤的冰鮮黃𩶘䱽出售,售價每斤三十二元。百佳魚部主管馬金友稱,該超市昨率先訂購五十多條優質養魚場的冰鮮黃𩶘䱽,雖然售價每條較普通黃𩶘䱽貴約一成,但市民反應不俗,兩、三個小時內已售出十多條。他強調該超市會因應銷情,增加優質魚的來貨量。
位於南丫島蘆荻灣的一個優質養魚場,昨向市場供應二百多斤、合共二百多條的冰鮮黃𩶘䱽。場主楊紀國說,由於出產的魚類要附上優質標籤,人手成本增加,加上漁護署每個優質標籤收費五角,故每條優質魚的批發價也提高了一元至一元五角。他強調,會因應市場反應,陸續推出更多種類的優質魚,包括芝麻斑、老虎斑及石蚌等,預期一、兩周後更有優質活魚出售。
部份市民稱,市場出售優質魚,令他們更放心食魚。林太說:「優質魚食得健康啲,貴啲都會買。之前發生孔雀石綠事件都唔敢食魚,𠵱家總算可以恢復番信心。」另一位盧女士選購了一條附有優質標籤的冰鮮黃𩶘䱽,笑言:「想試吓優質魚係咪真係好食啲。」

僅59個優質魚場

目前,全港一千一百個養殖海魚的魚排及三百五十個主要養殖淡水魚的魚塘中,參與漁護署優質養魚場計劃的申請只有五十九個。計劃屬自願參與性質,其中三十個已獲登記資格,包括二十個魚排及十個魚塘。漁護署署理高級漁業主任周永權表示,希望日後參與計劃的養魚場陸續增加,這些優質養魚場除可以自行透過銷售途徑銷售優質魚類外,魚類統營處也會協助銷售。

不少市民在超市挑選首批應市的優質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