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會:社會主義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

三十會:社會主義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

最近到內地公幹,與一位民企老闆商談香港上市計劃,民企老闆一直猶豫於選擇香港或新加坡作為上市地點,因為經常聽到不少國內朋友向他抱怨香港上市困難,席間他更提出我公司能否「擺平」交易所!原來有不少同業向該位老闆宣傳,香港上市過程複雜,若非重點國企或顯赫家族則必須要「朝中有人」才好辦事。
對於該老闆的問題,起初有點哭笑不得,但想深一層,他的顧慮也不無道理。過去數年,經常遇到一些企業,花上兩年或以上的時間申請上市,但上市日期仍遙遙無期,提交文件往往音信杳然,對於他們,上市申請恍如「黑洞」一樣。但更可悲的是,我們這批所謂「中環才俊」在籌備上市的過程中,往往把着眼點放在如果順利通過審批,那些商業行為會引起交易所提問,那些交易或業務不能留在上市公司,彷彿買股票的人是交易所而非一眾投資人士。為了順利過關,更把公司重組至體無完膚,招股書變成純為滿足監管機構要求的「功課」,這亦養成我們的上市科「官員」有恃無恐,不斷「積極干預」,本末倒置。

趕上歐美仍須下工夫

回想多年前在英國參與上市工作,保薦人對公司管治要求嚴格,招股書內容一絲不苟,籌備工作往往多達一至兩年,待保薦人滿意其工作後,提交上市申請只是一般程序而已,整個過程先後有序,公司及保薦人亦能充份掌握上市時間及時機。
香港這個社會主義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要趕上歐美市場,仍須下一番工夫,我們這群「財」俊必須提升自己素質,而我們的「上市審查官」亦要放下其不食人間煙火的身份,減少干預,將時間精力轉投至市場推廣,開發產品,吸納全球資金,畢竟交易所是一間上市公司,也是一所服務機構,「今時今日,這種服務態度已經不成了」!
www.30SGroup.org
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