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四」開創新牌局 - 陶傑

「一二四」開創新牌局 - 陶傑

一二四大遊行,不論是民陣聲稱的二十五萬、警方蓄意矮化的六萬三千,還是衞星高科技偵得的九萬三千,聲勢奪人,已經成為主流民意,北京高層及曾特府看來對香港人的民主訴求必須回應,政改方案必須調整。
因為一二四增加了一個「陳方安生因素」。「四十五條」提早宣布組黨,聲稱以執政為目的,眾星拱月,「香港良心」從容出場,遊行人數是二十五萬、十萬、六萬,已經無關宏旨,而是「一二四」比起「七一」,民主訴求出現了「質變」。比起「七一」那五十萬之雜亂無首,「一二四」有魅力領袖,有布局陣營,影響一樣深遠,甚或猶有過之。
今後的關鍵,是中國政府如何看待所謂「陳方安生問題」。胡溫新政,宣稱「以民為本」,陳太的民望高,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以「港英餘孽」的舊思維來劃界,則中方既可容曾蔭權,為何要排斥陳方安生,把陳方安生打向敵對面?

如果陳方安生在「董八年」時期與董不和而半途下台,則今日「反董」又豈成罪狀?董朝的種種謬誤,胡溫心中有數。董建華是江系時代的產物,陳方安生敢成為「那個年代」的「那種形勢」下的異見人物,最後丟官棄職,正如一九七六年的鄧小平,正因為敢於同代表錯誤和反動一方的四人幫鬥爭,才激起中國人民的同情,鄧小平解除職務,民間大呼「鄧大人不能走」。當年毛江當政,極左的張春橋,恨鄧小平入骨,稱之為「中國的納吉」。納吉是一九五六年的「匈牙利良心」,雖然是共黨領袖,卻敢於逆莫斯科之意,遂由蘇共策劃政變,把納吉處決。今日的陳方安生,是傳統親中老左的眼中釘,視之為「香港納吉」,這次見陳太勢張,定必一腔仇恨,盡情向陳方安生身上發洩,辱罵吐口水,陸續有來,此所以本欄較早時指出泛民主派內的一些幼稚的道德主義者,竟也跟着起哄,把「豔骨良心」一併擺上枱,不懂老毛的金句,「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現在這些人看清楚了沒有?
「陳方安生問題」對新上台的北京胡溫曾班子中,有沒有包袱和情結?如果抱着「港英餘孽總後台」、「美國馬前卒」的心理,則陳太不但「別有用心」、「意欲何為」,整個泛民組織和遊行的港人都是敵人。如果貫徹「和諧社會」、「以民為本」的精神,則陳方安生代表的民意和價值觀必須正視。泛民洞悉政治的玄機,簇擁陳太出山,向中方進迫到甚麼分寸,也要精心計算。「蔭」暗「芳」明,香港的新牌局開始了。